位置: 首页 > > 评论 > 社论 >
英国政府预算跑哪儿了
导语:

格林威治时间12月6日12:30,英国财政大臣Gordon Brown提交他的第10份预算前报告。这或许是他“提前热身”上任首相前最后一次提交这种报告。
   报告将全面审视2007年的政府开支计划。那么自新工党1997年执政以来,英国政府开支的优先次序有何变化呢?从1999年与2006年的对比即可见一斑。
    由图表可以看出,在政府总开支中,社会保障开支所占份额有所下降。
    布莱尔首相将“教育、教育、教育”挂在嘴边,但是教育开支的增长速度似乎慢了点。外推法显示,1999年至2006年间,教育开支占总支出的比例由12%上升至13%。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交通花销由3%上升至4%。实际上,由于全球变暖,环保主义者敦促政府对车辆征收环保税,鉴于此种压力,预计今后公共交通开支将保持不变。
    虽然如此,仍然很难解释为何债务开支仍然高于公共交通开支?
    事实上,国债的利息支出占总开支的比例由7%下降至5%,其原因在于实际发债规模降低,而利率也有所降低。
    国防开支的比例出其不意地由6%降至5%。在因恐怖活动猖獗全球安全意识提升的时代,政府支付债务的经费竟然与防范恐怖威胁的经费相同,太惊人了!但是新一代三叉戟和导弹计划意味着今后的国防开支将有所上升。
    传统上讲,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及国防四部分占政府总开支的三分之二。其中社会保障占最大份额,约为30%,但是其比例经常波动,经济衰退期失业率大幅上升时,这一比例也将大幅飙升。国防、医疗及教育开支与上世纪80年代相差无几。过去25年间,医疗开支呈上升趋势,而教育开支则相对平稳。国防开支变化最大,自冷战结束之后,其份额下降了一半有余。
    1999年与2006年政府税收收入表明,所得税的比例正在提升,国民保险的比例也在提升。
    为维持英国经济的健康,财政大臣就开支及借债制定了多项经济条例。黄金法则(The Golden Rule)声称“在经济周期内,政府借债仅用于投资而不能用于偿还现债”,此外“经济周期内,作为国民收入一部分的公共部门借债应该保持平稳谨慎水平”,即政府净借债水平应低于GDP的40%,这一要求远低于马城条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规定的政府借债上限,条约规定政府借债最高限额应低于GDP的60%。
    虽然自1997年以来,政府借债急剧降低,但是2001年以后又有上升趋势。政府借债高于实际所需将导致联动效应。理论上讲,将导致实际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上升意味着借债成本提高,因此潜在的新投资将逃离本国,投资的收益也变得更低。实际利率上升,海外投资者对本币的需求也会增加,这将导致大量资本流入,国产商品物价高于海外商品物价。物价之差又会引发贸易赤字。
    英国央行在今年8月份和11月份连续两次抬高英镑利率即印证了上述观点,而且近期英镑汇率强势上攻,英国贸易赤字也大幅上升。
    政府借债增加还款也将增加,还款增加相当于剥夺了政府其他开支的花销。因此,为保证政府的重点项目预算充裕,那么政府在开支方面应该悠着点。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