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央副主席建议:启动“防控肝炎科技工程”
导语:

记者王延春 吴国金  3月4日,全国政协小组会议上,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建议,在“十一五”规划中尽快启动“防控肝炎科技工程”,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防治病毒性肝炎的科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尽早摘掉“肝炎大国”的帽子。

最新调查显示,全国约有1.2亿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病毒性肝炎患者高达2000多万,每年死于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硬化或肝癌患者约有28万人。乙肝,也因此在中国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1.2亿”这个数字决定了乙肝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传染病的问题。2003年,乙肝病毒携带者张杰(化名)诉芜湖市人事局一案,成为全国首例“乙肝歧视”案。“乙肝歧视”一度成为网站和论坛的热点话题。乙肝问题已演变为当下的一个社会问题。

身为医学专家的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同样一直关注着“乙肝”问题。病毒性肝炎防治水平的提高,是解决“乙肝歧视”这一个社会问题的先决条件。今年两会,她代表民盟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建议国家专门研究制定《防治病毒性肝炎科技攻关实施方案》,通过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吸收国际先进成果,突破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瓶颈。

防治病毒性肝炎的科技攻关包括侵染、复制、发病、硬化、癌变和降低死亡六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难题亟待攻克。如何攻克,张梅颖认为,只有依靠整合全国的优势力量。

张梅颖建议,针对上述六个环节,有必要组成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立专门的研究基地,抽调全国最优秀的研究力量集中攻关;建立示范医院开展临床研究,推广新药和临床研究成果。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把乙肝列为重大传染病防治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但张梅颖仍强调,对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科技攻关必须给予特别重视。

附件:提案摘要

目前,全国约有1.2亿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者,病毒性肝炎患者高达2000多万,被国际舆论称为“肝炎大国”,不仅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而且造成每年近2000亿元的经济损失。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在防治上已取得明显进步,为进一步提高百姓身体健康水平,我们建议在“十一五”规划中尽快启动“防控肝炎科技工程”,集中全国优势力量,从“六个环节”进行科技攻关,为有效防治病毒性肝炎提供技术支撑。

建议:

一、把防治病毒性肝炎的科技攻关,列为“十一五”科技计划重大传染病专项的重点内容。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把重大传染病防治作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建议在《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对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科技攻关给予特别重视。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成果,专门研究制定《防治病毒性肝炎科技攻关实施方案》,力争在“十一五”期间,防治病毒性肝炎的科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尽早摘掉“肝炎大国”的帽子。

二、在防治病毒性肝炎的科技攻关中重点抓好“六个环节”。

1.“侵染环节”。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更加科学、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广使用预防性疫苗,减少并控制病毒感染人体;另一方面,要在现有基础上,研制保护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预防性疫苗,简化疫苗免疫规程,为大幅度提高预防性疫苗的接种率提供技术保障。

2.“复制环节”。要研制效果更好和价格更低的抗病毒药物和生物治疗手段;针对病毒复制研制新型抗病毒药物;大力推进能够控制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治疗性疫苗研发,力争在2010年前后上市。

3.“发病环节”。对于那些体内病毒载量比较高的携带者,采用保肝等措施,尽量使其不发病。

4.“硬化环节”。研制应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生的药物或生物治疗手段;通过使用药物或生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尽量降低肝纤维化的发生,或扭转已经发生的肝纤维化,进而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

5.“癌变环节”。通过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癌变的机理研究,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成果,寻找应对癌变的治疗药物或生物治疗方案,降低癌变发生率。

6.“降低死亡”。开展癌变早期预警研究,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除了现有的治疗手段外,还应大力开展干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化肝组织、生物型人工肝等研究,应用更有效的生物治疗手段,降低肝癌病人的转移率和死亡率;研发更有效、依赖性更小的镇痛药物,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

三、组成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领导小组和专家组,针对上述六个环节,对我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进行重点攻关。

1.成立领导小组。建议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中科院等多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确定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目标和任务,保障科技攻关与试验示范的条件,并督促、检查有关工作。

2.成立专家组。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专家组,提出科技攻关的方向、重点与关键技术,负责指导、监督科技攻关工作。

3.针对“六个环节”组建六个科技攻关小组。通过竞争的方式,集中全国的优势力量,由从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疫苗和药物开发、公共卫生等多方面的专家组成六个科技攻关小组,加强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4.建立专门的研究基地。遴选一二个基础较好的研究单位,建立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病毒性肝炎研究基地,抽调全国最优秀的研究力量集中攻关,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5.建立示范医院。根据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分布、行政区划分等情况,在现有传染病或肝炎专科医院的基础上设立2-3个示范医院,开展临床研究,推广新药和临床研究成果。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取得重大突破,为有效防治病毒性肝炎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