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化中国与外资是不是国民 韩彦
导语:

3月5日 晴

从突降的雨水到中国东北部的暴风雪,上会的第三天,终于盼到了一个寒冷的晴天。中国股市继续毫无悬念地上演着从1996年开始的逢两会必大跌的走势,世界股民恐怕不会习惯,美国华尔街和欧洲主要股市都随着中国相继大跌的情态充分证明了中国经济走势对全球的影响力现在有多大。

数据化中国

因为政协的记者证不能上人大,所以我只能在电视前听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吸引我,因为里面空话套话很少,多数时候是在用数据和实际的措施说话。如果没记错的话,全文提及的数据大概有120处之多。

这让我联想到中国很多国有企业合资后最大的转变是工作报告不再讲空话,而是摆数据、列图表——否则老外们完全看不懂。慢慢的,中方的管理者也迷恋上了数据,隔三岔五地就会向下级要数据分析来看。

从这个微观的点而言,外资的进入对于中国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其实是有极大贡献的。我们的企业界报上来的数多,在给主管部门汇报业绩的时候也就数据化起来,一级一级潜移默化,用惯了数据,谁也不再想听那些充满含义并不确定的形容词的报告了。

下午的政协经济组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中,我听到了更多的数字,原国家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光瑞在他发言的前1200个字里就用了20几处数据。这使得他关于中国人消费水平正在逐年降低的观点很有说服力,从而让人很忧虑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的本年度任务只能是无米之饮。

那些数字表明,中国近年国家经济增长高于人民收入增长;国家对教育、住房、医疗的投入虽在增加,但老百姓自支比例增长远快于此,自己掏的钱水涨船更高;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富人的钱无处花,穷人的钱不敢花,致使中国储蓄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一倍。

虽然统计的数据不一定准确,口径还不统一,存在很多偏差,比如罗冰生委员就说,总理说去年全国降耗4%的目标没完成,(只完成了1.2%),可各地报上来的数据都是4%;而我们很多政府部门对数据的应用也还不够科学。但不管怎样,有了对数字的敏感与依赖,我们就会越来越多地以数字为依据,逐步接近准确地对中国经济的走向和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言之有据地发表看法。

外资是不是国民

不过,虽然无意间为我们做的这类贡献很多,但整体来说,经济界的人士对于外资目前在中国享受的超国民待遇是持反对意见的。

大恒董事长张家林告诉记者说:“即使两税合一,外资仍然享受着很多超国民的待遇,他们的员工工资是在税前以成本支出的,成国内企业则要从税后利润里支出,等于纳了两次税。这使外企支付高工资的成本相对较低,能聚到更多的人才。”

最该使用数据的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的发言里只有一个数字——世界银行调查统计表明,外资在华投资的平均利润率是22%。他用这个数字证明的是,中国的钱都被外国人挣走了。

吴敬琏虽然对这个数字表示怀疑,但一谈到两税合一他就急切地说起前年他提出这个议案,可是有一个政府部门说:“这会影响外资对华的投资”一句话就给压下了。他认为,无论对外企、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应该给予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才是唯一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的做法,也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事实上,多数跨国公司这些年通过不断游说中国高层,在政策上取得了很多的实惠,而中国无论是各部委,还是地方官员,由于只顾自身利益得失,缺少统观全局的意识,出台的很多政策都是割裂而短视的,使外资如鱼得水地在各种权力的缝隙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

针对今天总理报告中提到的“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对记者说:“我们利用外资,外资也利用我们。从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看,外资利用中国的目标和思路非常清晰,他们已想法设法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要么是来占领中国市场,要么是来利用中国廉价的人力、土地和环境资源进行生产加工。从利润,到品牌,到对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浸透和改变……而我们利用外资干什么?能得到什么?怎么得到?得到了吗?很多时候都是不清楚的,只是单纯追求政绩。”

他指出,那样的发展阶段正在过去,这样粗放式利用外资的结果是“当他们完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并制造出短期繁荣之后,当中国不再能提供给他们比世界水位低很多的优惠条件之时,外资怎么来的就会怎么走,身后只会给我们留下一片空白。”

外资是不是国民呢?他们在得到超国民待遇之后还是会不断地要求更多,永不满足,是资本逐利的力量推动着他们不停歇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而我们用什么来抵挡呢?什么样的政策注定都只是短期有效的,不如用市场经济自然的法则去阻挡它,因为有利润的地方就有竞争,在对外资开放的领域,也应该不仅对中国的国有企业,也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开放,任之自由竞争,才能让本国的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的企业真正成长为中国经济的防风林。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