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盗防记者(狒狒)
导语:

北京 记者 

作为新闻记者,俺知道这么说,肯定会招来同行网上如飞蝗般的板砖,有被砸死的危险!还会招来阵阵口水,有被淹死的可能!可俺还是要冒着网络上的枪林弹雨,牺牲小我说说下面这事,从而成全一下国家民族利益的大我。 

近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角色,世界对我国的关注度也空前增强。同时,咱们的心态和姿态也更加开放——今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便是明证。可喜的是老外在这事上特别善解人意,广泛深刻传神地领会了该规定,纷纷评论这是我们 “开放、透明和自信的对外心态”。 

在放宽境外媒体在华采访规定背景下召开的两会,被大多数境外媒体视为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良好契机,甚至称之为放宽采访后两会报道的“首战”。路透社、美联社等境外著名通讯社增加了投入两会采访的力量。2300余名报名参加两会采访的记者,外国记者就多达500余名。与会的4000余名代表、委员以及各省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势必会更为广泛深入地接受各路境内外新闻记者的采访。 

这是展俺雄风的大好时机,也是传递改革开放与寻求合作信息的良好契机。但同时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那就是代表、委员毋忘加强保密素养;各类新闻发布会披露的信息,应注意遵守有关的保密规定。首先,按照我国保密法的规定,涉及到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的秘密事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等,不准在公共场合谈论。其次,一些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项目、政策意向或调研活动,虽然未经秘级核定,但过早披露或过多披露,也会给国家或地方带来重大损失。再次,一些代表、委员给记者们提供的数据,与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不一致,会造成报道和理解上的混乱,甚至引起国内外的重大误会和消极后果。 

现实社会生活中,因不重视保密造成重大损失的例子不胜枚举。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希光日前就放宽境外媒体在华采访规定接受采访时指出,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政府官员对于现代媒体商业运作规律认识的欠缺,该规定也可能会带来某些传播上的风险。 

事实上,这个观点不仅适用于讨论该规定。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交换的便捷,与境外媒体和与境内媒体打交道,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和产生的效果来看,不会有太大差别。从这点上看,代表、委员们尤其需要“防火防盗防记者”。数位常与境外记者打交道的新闻界同行感觉:在坚定不移、曲里拐弯、声东击西地获取感兴趣信息和有价值新闻方面,那帮洋鬼子们和假洋鬼子们可比国内的记者敬业得多!也专业得多!而国内记者,大多属于被惯坏了的一群,尤其那些跑口的、和政府官员好得不得了称兄道弟丧失了职业独立价值操守的家伙们,要获取点“有价值”信息非常容易! 

作为参政议政生活中,多多少少会接触了解到一些国家秘密的代表、委员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保密素养。一是学习国家保密法并遵守有关保密工作规定。保密法只有35条,短短2874字,但对国家秘密的范围、保密制度等规定得非常详尽。二是研究一些典型的国内外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被泄露的案例,从中提高防范秘密泄露的意识和能力。三是不断积累培养保密敏感度,对一些虽然未经过密级核定,但泄露会给带来重大损失的信息,应尽量提高鉴别力。四是防火防盗防记者,不管是国人还是洋鬼子。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