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之前,网上盛传的“中国有史以来最牛的钉子户”必须自行搬迁。根据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的裁定,逾期不履行,法院将强制执行。(3月20日《华商报》)“胳膊还是没有扭过大腿”,“孤岛”的消隐让人黯然。
“最牛钉子户”之所以赚尽眼球,因为在长久和未来的历史语境下,它都是一个足以铭记的标本。首先在于它有利于匡正世人的观念。长期以来,“钉子户、难缠户、老大难户”,以及“刁民”等等指称,极具道德歧视和法律羞辱的意味,不仅存在于普通人嘴边,一些法律从业人士和官员动辄挂在嘴边,动辄斥责敢于维权的人,甚至不无得意地指示要“查处一个、教育一片”。杨某维权一事影响广泛,值此良机,为错误的观点纠偏可谓正逢其时。
网民们为何在“钉子户”前面加封史上最牛?究其原因,一般“钉子户”在强大的公权机器面前往往很快败下阵来,杨某能坚持如此之久委实不容易。网友不吝溢美之词的赞美,其实暗含着对一些部门动辄打着“维护公共利益”的幌子行侵犯私权之实的深恶痛绝。
3月20日,南方网罗列了国外的一些经典的“钉子户”形象。比如,英国一位83岁的老妇,任凭房地产商威逼利诱,眼看着周围建设的豪华公寓把她的小屋淹没,她就是拒绝从她出生的小屋搬出。再比如,华盛顿的“钉子户”斯普瑞格思夫妇,建筑商提出了三百万美元高价购买他们的“蜗居”,但他们就是不肯妥协。这些国外的“钉子户”面对金钱和权力的施压,为何能安然无恙、得保全身?这实在耐人寻味。
举世瞩目的《物权法》刚刚被高票通过,针对拆迁问题,《物权法》明确规定,征收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物权法》尽管要等到10月1日起才正式施行,但重庆杨某住处被征用一案,堪称解读《物权法》最鲜活的、不可多得的范例。如果杨某的住宅不被强行拆迁,这一标本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该多么让人欣慰。遗憾的是,那座风雨飘摇的“孤岛”,在种种可知的风浪面前即将倾覆,这个标本将要永远失意下去……
(来源:华商报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