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社论 >
"遮羞墙"给新农村建设提了醒
导语:甘肃永靖县最近新竖起9处鲜亮整洁的高墙。墙后却是农民的土坯墙和破旧的院落。当地农民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

舒圣祥/文

甘肃永靖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全县贫困面达10%,个别乡镇的贫困面更是达到70%以上。这个县部分公路两边,最近新竖起9处鲜亮整洁的高墙。2米多高的墙后,却是农民的土坯墙和破旧的院落。此墙作何用途?当地政府称,这是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而当地农民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

对于“新农村建设”,公众拍巴掌欢迎,但也一直有个担心:担心“新农村建设”变味,沦为“新村庄建设”。就在这个时候,“遮羞墙”这一符号事物来了。当地官员认为,由于当地村民的房子比较破旧,因此用墙来挡一挡,这是“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出来的做法。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村容整洁一项,肉眼就能直接看出来,因而可视性、可考核性最强,某些基层官员很因此而片面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大兴土木。而那些国家级贫困县,或许搞不起大兴土木,于是就“探索”出了建设“遮羞墙”这么一个“新做法”。

“遮羞墙”给我们最大的提醒在于:“新农村建设”在一些地方被官员异化为增加政绩的筹码,目的在于做给上级部门看,而不是为了让当地农民真正过上好日子。否则,永靖县政府最应该做的是帮农民修整好损坏的灌溉水渠,而不是建设1200米的“遮羞墙”把贫穷和落后“包装”起来。给自己留下“新建文化长廊1200米”的政绩,给农民留下无法灌溉的农田和出行的不便。

虽然“遮羞墙”只是一个颇显弱智的符号化个案,但是背后隐藏的扭曲政绩观却必须加以矫正。官员追求政绩并没有错,但是要把政绩追求和农民利益统一起来。“遮羞墙”是弱智的,因而揭露起来相对容易,但不能排除有很多隐蔽的、“高智商”的“遮羞墙”,正随着“新农村建设”而“建设”。毋庸置疑,越隐蔽、越“高智商”的“遮羞墙”对农民利益的损害越大。

因此,“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农民的自觉努力,“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感情,建设成他们喜欢和想要的“新农村”,而不是建设成官员喜欢和想要的“伪新农村”。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强加于人,也不能剥夺别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农民的好恶、农民的参与以及农民的评价,是“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对于农民而言,一个或许破旧但真实的村庄,比起一堵虽然漂亮但虚伪的砖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要好得多。

农民不是“被包装的人”,他们和所有人一样,都是生活的主体;“新农村建设”不是要去“包装”农村、“包装”农民。这或许正是那堵虚伪的“遮羞墙”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来源:国际金融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