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场/文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审计厅联合行动,对省内12家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抽查,抽查工作将进行到5月末。
加强垄断行业的工资及福利监管,让消费者了解行业成本和利润,此举效应有多大?究竟能否破除垄断?依然是个未知数。尽管这次检查被相关部门寄予重托,但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被检查企业的员工认为,即使是三部门联合监督检查,效果依然不会太乐观,甚至有人认为这只是一场“作秀”而已。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垄断存在一天,公众权益就会继续受损一天,社会公正就难以真正实现。垄断行业的根本问题还是要积极进行改革和重组,破除垄断价格和垄断地位,进而消除垄断福利。这就牵涉到如何改组的问题,触及到如何放开价格的问题。只有破除了垄断价格,才能消除垄断福利,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行业垄断的不正之风。
许多人坚持要先破垄断,而后才能放开价格。事实上,这是颠倒了因果,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放不开,发展不充分,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就是垄断性行业着眼点以后要更多地放在内部挖潜、降低成本方面,来提高企业效益和利润,而不是通过利用自己垄断地位来抬高自身的工资水平。
在破除垄断方面,有关企业必须破除认识上的误区。面对某些垄断企业开始减薪的情况,有人表示出这样的担心:某些知名企业,都是从全国最知名高校招聘比较优秀的学生。如果降薪持续进行,势必引起优秀人才出走潮。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待非垄断行业的优秀员工,这里有一个平衡的问题。换句话说,吸引人才的途径,绝非仅限于高薪,更非垄断的专利。
企业靠什么吸引人才?从全球来看,高利润行业必然是掌握核心技术,并能够进行持续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企业。目前我国这样的企业为数不多,没有高利润当然谈不上高工资,而一些优秀外企在吸引人才方面是良性循环的。随着经济改革深入发展,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存经济体制中的种种扭曲现象。这些扭曲限制了生产力发展,造成了资源浪费。
是不是需要制定一个通盘考虑的改革方案来全面地治理这些扭曲呢?在某些人眼里,或许这种想法“又一次重复了历史上的错误”,过度强调政府的作用。然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并非可以脱离政府宏观调控而独立存在。值得借鉴的例子是,澳大利亚政府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改革措施。改制后的企业提高了综合竞争力,经营业绩稳步提高,这其中最主要的经验,即,政府应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采取合适的手段破解不合理的垄断格局。
垄断价格需要接受市场化改革的阳光暴晒,但这需要政府提供必需的环境。严格的审计与监督制度,仅仅是破除行业垄断的一个治标之策,治本大计还是在于引入竞争。惟有竞争,让市场化的阳光消除行业垄断,方能有硬性的成本收益核算。
竞争企业的经济学特征,是他们的产品必须接受市场给他们的价格,而垄断企业的特征,是他们为自己的产品制定价格逼市场接受。打破垄断,全面开放,鼓励竞争,放开价格,既有利于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同时,市场竞争机制的参与可以降低服务成本,为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所有投资者的公平竞争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