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蓝河,北京特约撰稿人,多次参与国内外各大汽车展报道,北京资深汽车媒体人
上海车展更趋国际化
今年的上海车展与去年北京车展相距时间只有半年,这对参展厂商的实力是个考验,因为上海车展还是让厂商展示新技术、新产品为主的车展,这不同于一些带有销售性质的车展,如果仅拿出一些已经上市销售的车型来参展,就会让观众失望。而能在短时间内拿出新产品,对企业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我们还是很高兴地看到,今年的上海车展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准,参展商的展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价值都较高,所以今年的上海车展仍可以称为观察未来市场和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去年的北京车展各品牌以集团军方式参展,而此次上海车展就不同了,一些品牌将集团军作战的方式变成了分兵组队式参展,当然,这也是因为参展周期过短造成。
我觉得今年上海车展最大的特色是:一,从组织方面看,许多做法都更趋国际化,服务手段更先进,配套设施更完善;二,从观众心理看,看新车、新技术和看热闹、看美女的比例渐趋对等。目前国内车展在规模上与国外车展并无大的区别,相反,一些硬件比国外知名车展还好。但是在内容上,国内的车展和国外车展就有些不同了,国外车展在产品展示方面极尽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介绍产品技术和吸收客户,而国内车展多用各种表演来烘托气氛。这一点从模特们的作用就可以看出来,国外车展上许多模特都经过产品介绍的培训,可以非常熟练地演示产品,而国内车展上的模特多只会摆姿势做姿态,而对产品知之甚少。不过,国内的车展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管什么车,不管是新车型还是市场上在售的车型,都有人关注。而在国外车展上,市场上能见到的车型就很少有人围观。
SHANGHAI
LOMY,上海特约撰稿人,车友会版主,汽车爱好者
上海 上海人的时尚谈资
上海车展的组织水平,我觉得是国内一流的,虽然参展人数很多但是场面井然有序,场馆也宽敞设计合理。但是仍然有点小遗憾,就是觉得今年全新车型还是不够多,看着不太过瘾,虽然十几款车型是亚洲或者在中国首次亮相,但是大多数还是马路上跑的熟悉车型。坦率地讲,更多的时候我感觉国内车展当然上海车展也不例外,更像时尚大Party,厂家精心安排各种表演,各具风情的美女有点喧宾夺主。其实国内车展还是要把重心放在车本身上,表演、美女都可以少一些,多提供专业地讲解很有必要,毕竟车展不是展示车模是否漂亮、表演有多好的,相信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想了解车本身的信息。
上海人对汽车有很高热情,但特定的文化因素和消费习惯,形成了上海人购车独特的偏好。上海人生活追求精致、重视享受,所以购车时会很挑剔。小型车里,上海路上POLO和乐骋会常见一些,追求时尚和精致生活的上海人,对富康并不喜好;而由于我们买私家车要拍牌照,一般上海人要不就购买15万以上的车型,要不然就选择打车或乘地铁出行。虽然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打算购买私家车,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对汽车的喜爱,所以车展对上海人来说更是时尚谈资,当然一些中产家庭也希望通过车展亲近自己想要购买的车型。
BELGIUM
Kevin 比利时特约撰稿人,中资机构驻比利时员工
比利时 看展人以群分
比利时车展在当地是一件非常热闹的事情,我在那里生活了5年,很少见过人头攒动的场景,车展是我见过人最多的一个场面了,但是比起国内来说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与国内车展相比较,比利时车展更注重实用性,展示的大部分都是马上要上市的量产车,除法拉力等名车外,大多数展台都没有车模,取而代之的是销售人员,他们会主动与参观者交流,如果你想买车,当场就可以签署协议。
国外车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技术交流,几乎每个时间段都有汽车厂商在做产品或最新技术的公开介绍,由于海外用户比较成熟,仅靠漂亮的外形或低廉的价格来吸引购买者是远远不够的,对本企业汽车前沿技术的介绍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形象,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只有能把握技术发展方向的企业才会有发展前途,虽然某些技术还不成熟,但如果企业不把握这些方向,下大力气进行研发,最终会被历史所淘汰。比利时车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看展览的人群分类,一般豪华车或者跑车周围都是年轻人在参观,而中年人只是匆匆一瞥,而量产车的展台前中年人比较多,通常是夫妇两人,他们会对喜欢的汽车进行仔细的研究,并提出很多具体的问题,由此可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车展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换车,欧洲人由于对汽车使用比较频繁,淘汰的也比较快,一般三至五年就会更换汽车,谁让人家买车便宜呢!比较便宜的小车才8千欧元,如果贷款买的话,每月只付一百多欧元,如果是个人购买公私兼用的车,通常公司还会补偿一些费用,因此国外汽车换手率相当高,这也推动了欧洲汽车工业的发展,欧洲人口两亿多,却拥有众多的知名汽车制造厂商和令人瞩目的汽车展,本土的强大消费能力是绝对的推动力。
USA
David,美国特约撰稿人,旅居海外华人。
美国 爱看跑车的人
在北京,看过北京的国际车展。印象很深的是离国展车展现场还有很远就看见几乎每人手上都提着一个厂商发的硕大的印有章鱼图案的手提袋。进入车展现场,发现几乎每个展厅都人山人海。相对来说,美国的车展人要少得多,你可以很从容地逛过每个展台。美国有几大车展,包括底特律车展、洛杉矶车展、费城车展以及芝加哥车展。美国人还是比较关注车展的,毕竟,这是“车轮上的国度”。我所在的加州更是如此。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都在加州,三大巨头联合起来,买断了铁路铺设权,在这之后,加州的铁路发展近于停滞。与此同时,汽车工业发展如火如荼。目前为止,加州是美国人均拥有汽车量最多的州。车展上美国人最关注的是两类车,一类是自己现在可能买的或需要买的车,另一类就是最新款的车型,新款的跑车展台前往往会围满一圈人。不是因为跑车的模特年轻漂亮,而是美国人不管年轻人还是老人,都很喜欢开跑车,高速公路上你经常可以看到一对老夫妇开着老款的经典双门跑车休闲地兜风。
美国人开得最多的是美国车和日本车,美国车最多的是FORD,日本车开得最多的和国内差不多——TOYOTA和HONDA。能源供给紧张以及美国政府担心汽车尾气过度排放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提高油价,使得越来越多手头相对宽裕的山姆大叔们也不得不放弃选择那些吃油的大胃王(big gas guzzlers),选择那些不那么烧钱的小型车,而不是选择Cadillac Escalades, Hummer H2s或者Toyota Sequoias。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只会开着经济型的小车,大多数中产阶级美国家庭都拥有至少二到三辆车(通用公司或者福特公司产的卡车和一辆家庭用轿车),美国人也很钟爱卡车和越野车。我以前的美国房东家里就拥有三辆车:一辆福特的卡车、一辆吉普,还有一辆本田Civic。相对国内买车大多数时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大多数美国人买车体现的是实用。 (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