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一种职业叫教师,有一种品质叫奉献,有一种收获叫敬重。这三点在林少宫教授的身上得到了完美与和谐的统一。 不求扬名立威于海外大学讲堂,无心纵横驰骋于国内名利疆场,50多年来,林少宫教授一直孜孜以求,默默耕种在中国经济学教育这片沃土上。他不仅身体力行,为中国经济学发展贡献智慧,更为可贵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甘为人梯,倾注毕生精力培养人才,却不图回报。 洞察人才,伯乐难求。林少宫教授以敏锐的眼光发掘经济学可塑之材,悉心教诲,尽心提携。在他的培养下,他所任教的华中科技大学涌现出了一大批活跃于世界学术前沿的经济学者,包括田国强、谭国富、宋敏、艾春荣、徐滇庆、李东等。林少宫教授培养的学生,几乎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到海外学习现代经济学的中国学生,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中外经济学交流的桥梁。林少宫教授的远见卓识缔造了中国经济学界广为传颂的“华中科大”留学现象。 尽管自己学术成果丰厚,林少宫教授从来淡然处之。真正让他欣慰和自豪的是他的一个个优秀的学生不断向他报告成长的讯息。喜看桃李芬芳,在这一时刻,林少宫教授收获的是包括他学生在内的全社会人的敬重。 林少宫教授的事迹感染着每一个从事经济学教育的工作者,它已经不再是林老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奉献精神的代表,一种崇高的现象。从林少宫教授身上,后继者可以学到太多的东西。 | ||||||||||||||||||||||||||||||
![]() | ||||||||||||||||||||||||||||||
附: | ||||||||||||||||||||||||||||||
![]() | ||||||||||||||||||||||||||||||
|
|
|
| |||||||||||||||||||||||||||
![]() | ||||||||||||||||||||||||||||||
林少宫老师与经济学研究生培养 (文/谭国富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任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师生情深 (文/艾春荣 任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统计系系主任。) 感念师恩——记我的导师林少宫教授 (文/田国强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德州A&M大学经济系教授、民营企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1977年5月,我进入华中工学院物理师资班学习,随后又转到数学师资班,并在1980年9月有幸成为林少宫教授的首届经济数学研究生。从此,我便与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意,我们至今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未间断。这么多年来,老师的为人为学一直是我做人、做事的楷模,老师的谆谆教诲也一直激励着我在求学和工作生涯中前行……(阅读全文) 回忆林少宫教授的几件“小事”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文/徐滇庆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论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林少宫老师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引进现代经济学,特别是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先驱者。在1980年夏天,在武汉华中工学院的一间教室里,林少宫老师站在讲台上,用熟练的英语讲课。在教室里只有四个学生(其中有田国强和我)和一个青年教师。在结束了十年动乱之后,成千上万的青年人以极大的热情回到大学校园接受教育,许多教室都人满为患。可是,在这个课堂中,师生比例为一比五。在当时,这样的课堂是绝无仅有的。黑板上写的全是英文,在一些英文术语下面,林老师标出了翻译过来的中文,在有些术语下面,还打着一个问号。在全国各大学当中林少宫老师第一个开出了计量经济学……(阅读全文) 我与恩师林少宫教授 | ||||||||||||||||||||||||||||||
名师出高徒
| ||||||||||||||||||||||||||||||
我们希望这些发自肺腑的文字能加深年轻一代对老一辈经济学家的敬仰和尊重,希望中国经济学界能够有更多像林少宫教授一样的先生、伯乐和人梯,早日让中国的经济学教育跻身世界前列。 林少宫教授专题可以在梁晶工作室新网站浏览:www.ljps.com.cn,我们还将陆续介绍中国其他的老一辈经济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