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社论 >
超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导语:中国需要智慧,在和美国保持良性互动的同时,技巧性地解决美方的某些关切,防止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结构性调整。

宋国友/文

5月22-23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很令人关注。中美SED是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上任后主导的对华政策谈判模式,希望通过对话而非对抗、双边而非单边的形式解决目前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在去年12月举行的首次SED中,中美双方已经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磋商。

本次SED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两国负责经贸关系的最高政府官员能够面对面地交流,更在于中美双方都会在此次SED谈判结果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评估,以确定未来对对方经贸政策的重点和突破口。

特别是美财长保尔森,在有限的任期内,能够获得白宫和国会的双重信任继续主导对华经贸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此次SED的谈判结果。

在对话之前,为了实现有利于自身的谈判效果,中美两国各尽所能,采取了各种政策。但两者的方式截然不同。美国采取的是“拳击”,用一套凶猛而凌厉的组合拳来进攻中国。

除了一如既往地要求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和开放资本市场外,美国在3月底还首次决定对中国的铜版纸征收幅度不等的反补贴税,4月又决定就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和文化产品准入的问题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一拳接着一拳,令人防不胜防。

此外,严格来说只属于场外指导的美国国会,也忍耐不住频频上场并施以老拳,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压力。一会是提出《中国货币法案》,要求人民币尽速升值,否则就制裁中国;一会是众多国会议员集体施压,逼迫中国开放市场。当美国行政当局的表现不合国会预期时,国会更是指责不断,让行政当局无法后退,只能一味向中国出拳。

如果说美方采取的是拳击的话,中方的政策则可以用“太极”来形容,希望凭借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来以柔克刚。在知识产权诉讼问题上,本来中国主张“奉陪到底”,但不久前又同意在6月份和美国进行磋商;在人民币汇率上,央行日前宣布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扩大至千分之五。此外,在SED前夕,中国派出了阵容强大的政府采购团,走遍美国花费上百亿美元进行巨额采购,希望借此稍微平息美国国内的怒火。最后,领衔此次SED谈判的吴仪副总理还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在批评美国保护贸易做法的同时,更表达了中国希望和美国“互利共赢”的善意和诚意。

无论是拳击还是太极,只是套路问题,关键还是为了能够在SED中维护本国的利益底线甚至占有上风。可以预计,中美双方的对话内容将围绕平衡双边贸易、增加服务和投资的透明程度、资本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平衡等方面展开。另外,人民币汇率也会被重点讨论。

对于本轮对话,中美各有所需。中国的目标是通过对话向美方说明中国的立场和改革的决心,并通过在某些领域的适当让步换取美方行政当局的理解。可能让步的领域包括资本市场的适度开放、做出扩大内需的承诺以及重申继续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等。

但是,美方对于对话的期待显然要高于中国所可能做出的让步。会前,美国已经放出风声,希望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人民币加速升值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双方预期的显著差异将会使得本次对话不会一帆风顺。

其实,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只是为中美双方妥善解决两国之间的经贸分歧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中美双方能够面对面地交流而已。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不会天真地认为仅仅凭借一次对话,就能毕其功于一役,解决所有问题。但是,累积已久的争论、美国国内政治的诸多不满以及中国对于美国咄咄逼人态势的反感,确实也需要通过一次高规格的对话得以一定程度的释放。

事实上,我们的目光要超越此次SED,而关注更为根本性的问题:美国对华经济战略是否会出现重大调整———从整体温和转向整体严厉?

应该说,尽管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屡屡出现,但总体而言,到目前为止美国对华经贸政策仍属温和。即使民主党控制国会后,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总体走向也并未脱离商业自由主义的轨道。

目前出现的种种措施对于中美经济关系并无大碍。但问题在于,这种情况可能无法继续。几乎可以预见,此轮SED的结果肯定不会让国会满意,甚至也无法让行政当局满意,已经摆上国会议事日程的针对中国的更为严厉的措施完全有可能出台。

此时,就需要中国的智慧,在和美国保持良性互动的同时,技巧性地解决美方的某些关切,防止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结构性调整。(作者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
(来源:东方早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