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巧俊/文
题由:有报道说,平均每年从中国各地到南非访问的公务团有200多个,一般由5至6人组成,平均每人的花费大约5万至6万元,一年花掉约5000万元。
看了这条新闻,笔者就会想起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由于许多中国人去外国某地学习养奶牛的经验,当地的官员就说:“中国人就是爱学习,连我们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了!”这个玩笑成为官员出国考察泛滥的绝佳讽刺。
一个南非,一年就有200多个公务团,就要花费5000万元。世界之大,不知一年我国去世界各地有多少个公务团?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这几年还有增长趋势。可见,中国官员出国考察是多么频繁。
中国公务团太多太滥,是许多单位把出国考察作为一种福利,甚至有的单位还“按官衔分配”。出国考察成为一种潜规则后,即使控制官员出国的次数,他们也会认为只要不超过次数,公务旅游便天经地义。如此看来,此潜规则实际起到了副作用,应该废除,不能让它“潜”下去。不干正事,一次也多。
此外,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增强财政透明度,保障公众监督权、知情权,是遏制官员公费出国旅游现象的灵丹妙药。官员的每一项开支,都必须纳入财政预算。细化预算支出科目,并及时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进行严格监督、审查。官员每次公务出国,必须在出发前公示,将出行的目的和任务、时间、地点、经费预算等公示出来,回国后再将完成情况公示,让官员置于监督之下,在制度上让潜规则不能再“潜”下去。
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官员花钱才如此大方。去南非公务旅游为何是国外华人社团披露出来?这是因为中国官员如此频繁的公务旅游让他们感到了吃惊,但国人却似乎见怪不怪,早已习以为常了。一些监督部门恐怕自己也身在其中。假借公务实为旅游挥霍公款,其本质与诈骗无异,在国外是绝对禁止的,否则就会成为丑闻,不仅要退还公款,还要辞职下台。然而我们就缺乏这样的监督制度,以至假借公务旅游泛滥成灾。什么时候我国实行让公务旅游者掉乌纱帽的制度,才能更好地遏制公费出国旅游现象。
(来源:江南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