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一品的拥有者汤臣集团必须尽快修复其在内地的市场形象,否则,其不懂市场、不懂政治的标记将使其日后在内地的运作举步维艰。
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宣布对沪上房企进行专项检查,首批对象为涉嫌“捂盘惜售”、“虚拟交易”的汤臣一品等三个商品房开发项目和广威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汤臣集团昨日午后在港交所停牌,“待公布有关股价敏感资料”。
上海是房地产政策的风向标,在两年房地产市场价格大涨难抑的情况下,这样的检查绝非无的放矢。
汤臣开发的房地产标志是高价与傲慢,以往的汤臣高尔夫球场别墅与现在的汤臣一品都是低价拿地、高价出售的代表,汤臣一品一套豪宅近亿元的天价,将豪宅当作收藏品出售、大半年未开张、已订三套住房交易在信誓旦旦之后迅速变脸,已给自身贴上了不诚信、不市场的标签。而这在市场中都是致命的错误。
市场已经给汤臣集团教训,对于汤臣订价的犀利质疑主要来自业内人士,他们对于海景、收藏与整体出售等概念极少认可,汤臣一品虽然下调每平米单价,但到目前为止交易量为零的事实印证了业内人士的判断。
随着富豪策略的破产,汤臣集团在资金上陷入困境。汤臣集团总经理徐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记者采访时坦承,汤臣1992年进入上海后,十多年间投入的资金高达20亿美元,但仅套利1.7亿人民币。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汤臣同时运作四五个项目,财务开支巨大,为渡难关,汤臣还曾通过卖掉部分土地以套取现款。2005年,汤臣集团营业额为5亿港元,毛利3亿港元,而这两项数据在2004年分别为7.6亿港元和4.4亿港元,下跌明显。2006年,由于汤臣一品销售不顺,集团业绩亏损高达5551万港元,即使排除土地增值税影响,去年利润仍大跌44.2%。房产调控之后两年市场变化对汤臣的影响一看便知。
为缓解资金压力,已在香港上市的上海汤臣集团5月底经由副主席汤珈铖公开表示,集团旗下联营公司上海张江微电子港有限公司有意向将分拆于A股上市,最快将在明年见分晓,这一企业是汤臣旗下收益颇丰的品种,看来,在内地资本市场融资成为其救命招术。
其次,汤臣集团在中国的房地产中显示出不懂政治的一面。一方面,其天价房的推出远高于同一区域同一品质的和黄公司等房地产项目,其标新立异之举没有让他们鹤立鸡群,反而让他们成为众矢之的。
汤臣的傲慢有其基础,他们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集团,从1992年进入上海后大举进军当时尚显荒瘠的浦东物业:建立了第一个五星级的酒店———“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第一个涉外的高档商务中心———“汤臣商务中心”,第一个五星级的涉外写字楼———“汤臣金融大厦”,第一个市区中心地段的国际高尔夫球场。中国房地产市场交易,地产商与地方政府投桃投李乃是常态,随着浦东的迅速崛起,汤臣也收获了不菲的收益。
这样的崛起路径显然让汤臣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豪门之路,当他们得风气之先的高档物业一再被证明是高明的市场决策时,既无限放大了企业的胆气,也让汤臣患上政策依赖症与概念炒作症。不过路径依赖成功的前提是大环境不变,一旦环境改变路径也就不复存在。
在汤臣一品上的豪赌可能成为汤臣集团的命门。汤臣一品可谓生不逢时:2005年10月开盘,3月调控房地产的关键文件“国八条”推出,上海楼市逆转,国内炒房资金大举撤出避险;2006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会同建设部针对禁止外资炒房制定了操作细则,这使得汤臣一品眼光盯住国外富豪的策略破产,他们在海外的推销理所当然应者了了,原本在国际市场出售上海预期的政策再次宣告破产,汤臣一品只能实打实地回到头来以内地高档房作为参照系。
在背景完全变化的情况下,汤臣显得格外刺眼,令人不能容忍。他们被自己的傲慢与对政治的无知打败,额头贴上不懂市场、不懂政治、与住房政策为敌的红字。
这次检查透露的信息十分明确。这是一个关于房地产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检查与处罚的根据也是建设部、国土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的通知》,有关部门有足够的理由检查市场。可以相信,三家公司被查只是一个开始。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相比土地政策、货币调控、税收政策等硬骨头,清查违法违规交易、整顿市场秩序是最佳的突破口,既能反映政府的调控意志,也能震慑其他市场参与者。
房地产市场必须听命于供需规律,房地产市场也必须听命于稳步发展的召唤,在内地开发,就得遵守内地各种或明或暗的游戏规则,汤臣一品缺乏大智慧,活该成为靶子。汤臣起伏何止是汤臣的写照,国八条之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尽在其中。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