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机构总部总经理吴庆斌9日在“私募基金与中国黄金十年”的论坛上表示,私募基金规范化、阳光化,现在是已经非常急迫的选择。
他认为,中国的私募基金分成这么几个阶段,也就是93—95年阶段是萌芽阶段,萌芽阶段主要体现在证券公司委托理财业务上;第二阶段形成在96和98这一拨行情的时候,也就是投资工作室,现在很多专家也是从这里过来的;第三阶段就是在2000年做庄、跟庄投资私募,真正优良发展是这一年开始的,私募基金发展非常好,规模非常大,并且说句实在话比较可喜的就是1万亿规模的情况下还没有出大事已经不容易了,因为现在1万亿可能有某家私募基金卷钱走了,这种情况随时会产生连锁反应,对整个行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包括这一次行情大跌,大跌的时候许多私募基金是不是马上崩盘或者是怎么样,出现一些社会问题,目前没有出现可喜可贺。目前背景下把私募基金规范化、阳光化,现在是已经非常急迫的选择。
目前私募基金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的操作模式,就是基本上是无法可依,一个无法可依的东西,管理这么庞大的资产存在非常大的问题;第二就是全部都是契约型的,就是和客户之间的约定,这种对私募基金经理的利益保护是没有的,很多客户做完了以后你的钱拿不到;第三点就是整个现在大家说地下工作者是不太好听的名字,不听敢宣传,实际上完全是制度性导致的。
契约型、公司型、合股型完全是企业形式,目前中国金融监管这么严格的情况下,会把私募基金纳入金融监管体系类,所以把信托作为一个平台和载体应该是比较现实的,也是监管上基本上可以认同的。
私募基金通过信托交易的框架大致是现在的投资人变成信托的委托人,由他和信托公司签署信托合同,这是受法律保护的。然后私募基金这一块作为这个信托计划的投资管理人,或者是财务顾问,并且信托合同这里面会明确投资人是谁,财务顾问应该拿到什么样的分成体系,这是信托框架下来进行管理的。这里面先要派生出上海模式和深圳模式,实际上这两种模式归根到底都是信托模式,就是针对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进行产品设计,上海模式就是分成,比如说私募基金出30%,一般投资人出70%,亏钱先亏私募基金经理的30%,也就是投资人抗风险能力比较低,先拿自己垫风险;深圳模式就是客户风险能力比较高,这样根据客户的选择和投资人的选择来去选择,设计具体的信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