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50指数答问
导语:

本报于6月23日推出“投资者报50”指数后,在市场中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许多读者纷纷表示,该指数的推出让投资者在黯淡的市场中深受鼓舞,有了选择价值投资的标杆和尺度。但也有部分读者对“投资者报50”指数及所选股票提出了疑问,在此本报就两个典型的读者问题做出解答。

1.“投资者报50”指数的编制时间为什么从2006年开始?有何特别的考虑吗?

指数编制之所以从2006年初开始,有两个考虑,第一,我们是以2005年至2007年3年的财务指标做为评估依据,考虑到公司业绩对股价的影响应在年报发布以后,所以我们的指数从2005年年报(2005年12月31日)出来后开始计算,比较有参考价值。第二,2006年年初A股开始走出谷底,拉开了牛市的序幕,至今,又经历了罕见的熊市,我们以一轮牛熊作为比较“投资者报50”和上证综指表现的周期,也更能反映出“投资者报50”指数的表现。

2.行业地位这一指标好像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公司规模。比如,未入选的上实发展的行业地位肯定要超过中航地产;未入选的苏宁电器的行业地位也不会输给美的电器;金融行业里面,工商银行的地位肯定高于浦发银行;有色金属板块中,云南铜业、江西铜业的行业地位要高于铜陵有色。

我们的指数公司选取标准是筛选制而非权重制,所以“行业地位”作为我们的第二个筛选指标,是在“利润增长率”指标筛选完后剩下的160家公司中选出的。工商银行的地位虽然高于浦发银行,但其“利润增长率”指标不满足要求,故未能进入我们的股票池,然而浦发银行在满足第一项指标的前提下,第二项指标依然可以进入行业地位的前40%,所以入选。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公司为能满足我们的第三项指标“股利分派率”而落选,如苏宁电器虽然在前两项指标中表现出色,但其在分红方面表现得过于吝啬,所以未能成为“投资者报50”指数的成员。

“投资者报50”指数的筛选标准,其目的是帮助投资者寻找综合表现俱佳的高绩效公司,也许入选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不是最高的,市场份额不是最大的,分红能力不是最强的,但它们却是在这三方面表现最为均衡的。我们相信价值投资者需要选择的公司应该是长跑选手而非短跑健将,所以只有稳健、负责的公司,才格外值得关注。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