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特约作者 许有传 环法自行车赛第五赛段,英国车手卡文迪什在落后8分钟的情况下,凭借最后时刻的冲刺,夺得了个人首个环法分段冠军。这一天,他同时获得了北京奥运会自行车赛的参赛资格。许多人把这样的难题抛给他,环法和奥运,你选择哪个?算上世界杯和F1,这被认为是世界四大体育赛事。但除奥运会外,其他三项均为职业赛事。
由于环法结束的时间距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十天,很多人认为卡文迪什将缺席部分环法赛。但是这位英国小伙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环法的重视:“每个喜欢自行车的孩子梦想肯定都和环法有关,比如我的孩提时代,就只看环法比赛。”还好,他做出了一个让两边皆大欢喜的决定:在参加完环法大赛后马不停蹄赶往北京。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两全。是否参加奥运会,是许多运动员和球队从竞技层面不得不认真权衡的决定。
8月8日,这个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十分吉祥的日子,前有环法自行车赛,后有美国网球公开赛,规模庞大的奥运会只能在夹缝中挤出来两个星期。一度被奥运会拒之门外的职业体育,如今卷土重来、气势汹汹。挑战奥运会?并非不可能。
缺席的大腕
作为2007年国际足坛最耀眼的明星,AC米兰俱乐部的巴西球员卡卡被俱乐部禁止参加奥运会,理由是“他太疲劳”,虽然卡卡屡次表明自己想参加北京奥运的立场,但问题仍然悬而未决。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如日中天的小罗和梅西。
刚刚为凯尔特人夺得NBA总冠军的加内特很早就称为了球队成绩,拒绝美国国家队的征召。
美国网球的一号男单罗迪克和三号费什也宣布退出北京奥运会。在职业网坛,将不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还有萨芬、莫亚、哈斯等人。他们的共同理由是:美国网球公开赛。
所幸,缺席的大腕并不会影响北京奥运会金牌的含金量。世界男子网坛排名前两位的费德勒和纳达尔,世界女子网坛排名靠前的伊万诺维奇、达文波特、威廉姆斯姐妹、莎拉波娃,美国男篮的领军人物科比和詹姆斯,还有在田径、游泳、体操等领域的明星们,将成为2008年8月北京赛场上最大的亮点。
美少女莎拉波娃说的话肯定会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心花怒放:“如果在温网冠军和北京奥运会冠军中让我做出选择的话,我希望能够得到奥运会的金牌。”北京奥运会的网球比赛被安排在8月11-17日之间举行,距离美网开幕仅有两周的时间。
艰难的博弈
根据中国媒体的披露,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的降水概率是41%。对于铆足了劲儿要让世界大吃一惊的中国人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事实上,早在申奥成功之后,奥运会的举办日期就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魏纪中,前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完整地经历了两次申奥的全过程。回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要确定为8月8日时,他说:“其实北京最适合举办奥运会的时间是9月份,而选在8月8日开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网球公开赛。”
美国网球公开赛一年一次,而奥运会四年一次,奥运会让路给一个一年一次的单项赛,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职业体育的力量。
在现代奥运会的前80年,这种事情不可能会发生。那时候的《奥林匹克宪章》明确写明:不接受职业选手参与。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在1912年奥运会上夺得过“铁人项目”两枚金牌的美国选手索普。因为曾为一个半职业棒球队打过球,他的金牌后来被收回。40多年后他去世时对此念念不忘,70多年后,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亲赴洛杉矶,将两枚奥运会金牌归还给索普的子女。
拒绝职业化让奥运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是一项业余性质的体育赛事。同世界杯足球赛和美国各大职业赛事相比,它的水平更低,严重束缚了人们的观赛热情,并一度使奥运会的发展陷入困境。
穷则思变。1980年代,国际奥委会修改了《奥林匹克宪章》,取消了对职业选手的某些限制。1988年,23岁以下的职业足球运动员可以参加奥运会,从1993年开始,每队允许最多有3名23岁以上的职业足球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这项规定一直延用到现在。
与此同时,从1988年开始,一大批顶尖的职业网球选手开始登上奥运舞台。而在1992年的巴赛罗那奥运会上,由乔丹、约翰逊等NBA巨星组成的美国“梦一队”成为奥运会赛场上最具人气的球队。他们平均每场赢对手43.8分,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卷走了奥运会男篮比赛的金牌——职业体育的魅力大放光芒。
“梦一队就像当时风靡世界的‘披头士’和艾尔维斯乐队这两个超级流行乐团的组合”,当时梦一队的主教练查克·戴利说,“梦一队的12名成员就像12名摇滚大明星招摇过市,一下子照耀了世界。”职业体育与奥运会的纠结越演越烈。
幕后的操纵
像AC米兰、巴塞罗那这样的俱乐部通常会被认为是奥运会的死对头,因为他们拒绝自己的球员为国家队效力。他们看上去“穷凶极恶”,却同样可以理直气壮:奥运会并非国际足联规定的比赛日,而自己又支付了球员高额的工资,理所当然对球员拥有支配的权力。
而罗格,这位国际奥委会的掌门人,却也会对奥运会的某些安排束手无策。比如开幕式日期的确定,比如奥运会中体操、游泳等赛事的日程安排,对于这些事宜,赞助商说话的分贝更高。其实也可以理解,你怎么可能奢望为播出权斥资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为了照顾运动员的状态,而同意在美国时间凌晨三点去直播菲尔普斯的游泳比赛。而如果北京奥运会放在9月——这个美国几大职业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又如何去靠高关注度来回收巨额投入的资金?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小九曾在《谁的奥林匹克?》一文中指出,“奥运会在告别非商业化后摇身一变,成为被人们争相追逐的 ‘白天鹅’”,现在,“被铜臭腐蚀、被商业异化的奥林匹克究竟会关心谁的利益,是当前一个非常值得反思和警醒的严肃问题”。
事实上,国际奥委会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为此,他们努力扩大经济来源,降低电视转播权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以避免被“挟持”;禁止在奥运会比赛场地上空进行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设立基金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