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奥运镀金
导语:网络版 专稿 记者 朱冲 这是一群特殊的毕业生。还没毕业就来到了显赫的奥组委工作,不仅避免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还获得了很多人羡慕的目光。但随着奥运会的开始,这种羡慕的目光即将消失,奥运会后,他们还得像普通毕业生那样去找工作。

网络版 专稿 记者 朱冲 这是一群特殊的毕业生。还没毕业就来到了显赫的奥组委工作,不仅避免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还获得了很多人羡慕的目光。但随着奥运会的开始,这种羡慕的目光即将消失,奥运会后,他们还得像普通毕业生那样去找工作。

累并快乐着

“我相信对于我们以后找工作来说,这(在奥组委工作)将是一个极有含金量的经历。”正在奥组委外联部门任赛时实习生的北京某高校研二学生林雪(化名)说到正在为奥组委所做的工作时特地强调了“含金量”三字。奥组委的工作确实与众不同,她不仅不需要像其他学生那样四处奔波赶场招聘会,在奥组委实习的她每天还能够拿到80元的报酬,坐公共交通还能凭奥组委的证件免费,一日三餐一共只需要10块钱就能像她自己所说得那样,吃得很不错。只是周末及节假日等加班不在80元每天的范围之内,纯属义务劳动。但这已经让外人感到羡慕了,除了累点儿。
“累,已经让我们失去了一切感觉。”说到作为奥组委工作人员对待奥运的态度,林雪并没有表现出常人以为的兴奋、激动。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她两手捧着一碗面条,头都不抬的直喊累,“你说奥运会开幕了,我们不应该紧张吗?一直称为百年奥运,准备了这么久,终于开幕了,我们不应该期待吗?不应该兴奋吗?可我真的一点儿感觉都没有,统统都被累取代了。如果一定要说什么心态,那就是期待解脱,期待早点结束,我可以早点休息。”

奥组委的工作很忙,加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从倒计时一个月开始,又开始实行全周无休工作制。所以每天下班,林雪都需要跟时间赛跑——学校食堂和浴室都在晚上8点30分关闭。还住在学校的她需要在8点30前赶回学校,疲惫了一天的她每天下班后最想干的事情就是吃饭、洗澡。但遇上加班,赶不上洗澡时间也是常事。从奥组委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也能够看出他们的繁忙程度,每次拨打他们的电话,得到的几乎都是一致的回答,“对不起,我正在开会,我一会儿回给你啊!”可往往一直要到半夜才能等到回电。在奥组委内部系统上,每天从早到晚都是会议。位于北京北四环奥运大厦的三楼和四楼全是会议室,大小会议室大概有十五六间之多,可仍然不够用,仍然会发生各部门争抢预定会议室的情况。

累归累,林雪还是很乐意为此工作。“我觉得在这样庞大、繁忙的环境中工作,对我是一件好事,虽然累点儿,但确实增长了见识,为以后毕业找工作积累了经验,也提前完成了从学生到工作的身份转变。”这是当初林雪决定参加额外考试以获得进入奥组委实习的目的,如今她认为达到了自己当初的设想。

“本科毕业时,我非常恐惧找工作,不知道以后能干什么,所以干脆就没找工作,而是直接考研。这样还能有几年的时间可以回避或者缓冲一下嘛!”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林雪对待工作的心态还是很多毕业生一样,有点畏惧。但毕竟工作是早晚的事,当她得到进入奥组委实习的机会时,从不喜欢体育的她还是不愿错过,“用人单位不都是很看重工作经验吗?在奥组委这样庞大、繁忙的工作体系中工作,一年抵三年。”从工作时间上来算,基本上可以这么说。


能力提高是其次

林雪至今都仍然记得两年前参加奥组委统一考试时的情景。那时候的她已经成功通过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但为了获得进入奥组委工作的机会,她还是决定参加额外的英语考试。“因为是奥运会嘛,英语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技能。能否进入奥组委工作,英文最为关键。”据介绍,在奥组委实习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中,大多来自清华、北大、北外等重点学府,英语是当时奥组委考核的惟一科目。主修英语的林雪很顺利的被奥组委录用,虽然因此她的研究生学位需要由常规的两年半时间增加到三年半,并为此多付出一万元的学费(后因积极争取,学校给予免除这一年的学费),但林雪义无反顾,她的父母也十分支持,并不仅仅是为奥运工作的自豪感,而是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自己。
“刚刚进入奥组委时,安排给我们实习生的工作相对比较简单、事务性一些,比如给参会人员制作姓名标牌。可就是这样简单的工作都会做错,不是拼写错了,就是格式错了。”回想这一年的实习过程,林雪说,“我觉得这就是责任感的问题,跟能力无关,学英文的我当然知道怎么拼写,什么格式。但以前还是学生时,对这样的小事根本不在乎,考试做错了扣我两分就是了,觉得无所谓,这是我个人的事情,跟别人无关,我自己承担就可以了。但工作后,我就明白了,这虽然看似小事情,但会因为我个人的疏忽、错误而影响到大家,影响到整个事情。你设想一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来开会,我如果把他的名字拼错了,那得丢多大的人?像我们这样的学生,一直以来各方面都很优秀,肯定希望继续优秀下去,而不是成为拖累大家的一份子。”
懂得了责任感之后,林雪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今林雪干的工作可不再是制作会议标牌那么简单了,会议日程安排、流程制定、现场控制……主管外联会议的林雪已经能够独立撑起一片天。“到奥组委后,我发现我能干的事情还是挺多的。呵呵!”这样的情形让如今的林雪对待工作不仅没有了恐惧感,反而充满了信心。尽管今年三月奥组委和9家中央直属企业和38家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签署的《赛后人员安置协议》不能惠及这些实习生;尽管她的同学都在找工作,或者忙着报考公务员,但林雪一点儿也不担心,她回到宿舍还是忙奥组委的会议流程,“我认为我自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我理解他们的压力,只是互相不明说而已。”

林雪自信的语言中再也看不到本科毕业时不知道能干什么的彷徨,“其实这么多年的学习经历表明,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只是需要懂得学习和工作的区别,懂得责任感,完成身份转变就没问题了。”林雪并不认为为奥运工作提高了她的能力,“充其量也就是提高了我的自信心。以前我总是怀疑自己,我能干什么啊?通过这一年的实习,我不认为自己能力上有多少提高,但责任感提高不少。我认为对于未来的工作来说,责任感和身份转变至关重要。而且我周围的同学工作都找的很好,我为什么要担心呢?”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