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巴菲特入股中信银行(601998.SH)的传言,还是先有中信银行中报业绩冠居群雄暴增162%的消息?现在看来,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中信银行到底有没有支撑传言和消息的基本面?《投资者报》发现,答案不仅在中信银行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整个中信集团金控平台。
9月4日,为避开风头而极少接受采访的中信银行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依托集团综合金融平台,充分发挥业务合作的协同效应,将对我行业务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该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总分行各层面与集团金融子公司的联席会议机制,已经形成了制度化,在产品和营销合作、客户资源综合运用上,合力正在逐步显现。
此前曾经有业内人士指出中信银行的优势,就是依托集团平台的综合经营,目前来看这种磨合还有欠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还不是很高。中报显示,中信银行今年前6个月非利息净收入20.22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13.81 亿元,仅占营业收入比重的6.8%。
“推动中间业务发展,我们已设定了发展目标,那就是账面非息收入增长100%以上,经营性非息收入增长50%以上。”中信银行对《投资者报》表示。据记者了解,该行已在2008年考评指标体系中加大中间业务指标考核力度实行资源倾斜,并在中间业务产品营销和费率核定、与集团其他公司之间开展产品创新和交叉销售方面制定了相关措施。
依托集团金控平台
中信银行上半年业绩同比增幅162%,无疑是2008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的成长冠军。中信银行表示,这源于集团综合金融平台的协同效应。中信集团是国内第一家试点金融控股的公司,目前旗下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期货等金融子公司,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金融业务,这在分业经营的国内金融界内独树一帜。
“集团综合金融平台业务合作的协同效应,对我行业务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信银行有关负责人说。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与中信证券联合为企业主承销发行短期融资券20 亿元人民币、中期票据 54 亿元人民币,与中信证券、中信信托合作的项目托管规模达 91.39 亿元人民币。“第三方存管业务中93%的客户来自中信系统证券公司,各金融子公司开发、销售的零售理财产品约80只,销售额迅猛增长。”该行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信银行最大亮点,就是综合经营,因为它背后是中信集团。“在现行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中信银行可以说在局部已经形成了混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资料显示,中信集团前身即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创办于1979年10月,业务主要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他服务业领域,目前拥有44家子公司(银行),其中包括设在香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子公司。
集团行业资源、客户资源的丰富,给中信银行带来的发展潜能是其他银行难以具备的。记者从中信银行了解到,该行与中信控股及各金融子公司开发的三代CIF系统(中信控股统一数据平台),目前已在客服中心上线应用,初步实现了基本客户信息共享。
发力中间业务
这种金控系统内客户资源共享的优势,也使得中信银行把发展的着力点,毫无疑问地瞄准了中间业务。今年上半年股市巨幅调整,但该行的各项中间业务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比如,投资银行业务非利息净收入达 3.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20%;托管费收入 1.11 亿元,同比增长640%。
中信银行对《投资者报》表示,“我们会充分利用中信金融平台优势,与其他公司之间开展产品创新和交叉销售,努力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中信银行在加快经营转型方面,将采取资源倾斜的方式,引导改善业务收入结构。该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利润大增的几个因素,如实际税负从2007年上半年的42.55%(全年为36.82%)大幅度下降至2008年上半年的24.76%,只是一次性因素;信贷资产的快速扩张,受货币政策从紧、信用风险隐忧、监管政策风险三方面的考验,未来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对中信银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信银行上半年净发放贷款近600亿元,增速达到10%以上,下半年依靠增加贷款博取良好业绩的空间已经不大。中信银行也表示,下半年对此主要是关注宏观调控敏感性行业风险,“保证资产质量”。同时,该行强调,在持续发展的问题上,重点是“加大中间业务拓展营销和创新力度”。
规避关联交易风险至关重要
中信银行发力中间业务的依托,无疑是中信集团系统的金控背景,集团综合金融平台日益成为该行的独特竞争力也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但二者之间随之而来的的大量关联交易则一直为市场所关注。
到今年6月末,中信集团及其控制的公司在中信银行的关联贷款总额为34.24 亿元人民币,占该行贷款总额的 0.54%。中信银行2008年中报称,“本行关联贷款的风险分类均为正常,且就交易数量、结构及质量而言,现有关联贷款对本行的正常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但同时也有数据显示,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1.48%下降了0.03个百分点,但不良贷款余额却在上升。“现在看不出不良余额上升与关联贷款有直接的关系,但不能否认的是,关联贷款有N种方法可以避免形成不良。”有业内人士这样指出。
根据资料显示,在2007年末,中信银行与中信集团及其控制的公司关联贷款余额27.97亿元,今年前6个月增长了6.27亿元,增幅22.4%,远远超过10.19%的各类贷款平均增速。“由于贷款增加得相当快,关联贷款的潜在风险多大外界是无从知晓的。但还有一点,切实控制好关联贷款的风险,将对综合经营能否实质形成中信银行的独特竞争力至关重要。”郭田勇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