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婷 三元股份(600429)今日公告称,因公司须研究相关并购事宜,公司股票自9月26日起停牌,直至相关并购事项确定并公告后复牌。
市场人士认为,在当前中国奶制品行业“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三元极有可能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挺身而出”,收购深陷毒奶粉风波而濒临破产的三鹿集团。
而之前传个人游资对三元的炒作,以及三元昨天刚刚声明公司在未来三个月内不涉及上市公司重组、收购后,一天之内态度急转直下,让三元股份六个涨停背后更多的故事产生了很多的遐想。
三元股份六个涨停背后
一方面,伴随着伊利、蒙牛在二级市场上的接连下跌,由于产品中未检出有害成份三聚氰胺,自9月18日以来,三元股份已经收获了六个涨停。今年4月底刚“摘帽”的三元股份在6个交易日内,股价从3.4元一路涨至5.59元,涨幅高达64.4%。三元的乳制品也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在此次毒奶粉风波中的良好表现让市场对三元寄予了厚望。三元销售总监马国武近期曾表示,公司最新的数据显示,这几天液态奶的销售额是平时的3倍以上。
另一方面,市场消息显示,部分游资的炒作也可能是三元涨停的另一策动力。大智慧Topview数据显示,游资是该股6个涨停的幕后推手,机构始终作壁上观。在9月17日该股暴涨前一日,机构持股比例仅为1.2%,而个人持股比例高达77%。如今看来,这些游资极有可能存在提前知悉消息的资金。
其中,部分游资已经获利出局。来自银河证券北京月坛营业部的数据显示,9月18日买入112万元,9月23日又卖出110万元。不过,在9月18日后进入的游资绝大多数都未卖出。其中银河证券宁波和义路营业部在9月18日买入262万元,其后始终未出现在卖出排行榜中。安信证券北京长春桥路营业部在9月18、22日大幅买入之后,仅于9月23日卖出了24万元。
此前,有研究员表示,受产能和奶源等因素限制,三元股份基本面不会因本次事件有多大起色。如今看来,由于出现并购消息,游资此前连续将三元股份打涨停,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并购猜想
然而,很多业内人士将并购矛头指向了深陷毒奶粉风波而濒临破产的三鹿集团。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经三鹿集团内部初步估计,此次召回奶粉的总量可能超过一万吨,涉及退赔金额约达7亿元以上。而因食用三鹿奶粉致病的患儿所涉医疗费,也可能需要作为主要责任方的三鹿集团来支付。如此巨大的负担,或将直接导致三鹿集团破产。
据称,三鹿集团的流动资金已全部用来支付奶粉退赔款,目前现金流基本断裂。三鹿集团高层曾希望在当地银行融资,但相关银行不仅不予放贷,而且要求收回之前的贷款。
资料显示,三鹿集团2007年底总资产为16.19亿元,总负债为3.95亿元,净资产为12.24亿元。就在9月24日,三鹿的合资方——新西兰乳制品出口巨头恒天然(Fonterra)将所持三鹿集团43%的股份价值冲减了1.39亿新西兰元(折合9500万美元)。这样一来,这部分股权价值已经缩水至6,200万新西兰元左右(约合4,200万美元),下降近70%。
据了解,三鹿集团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其大股东为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作为建厂50余年的老企业,三鹿集团及下属企业拥有职工近万人,在三鹿整个产业链(包括销售等)上就业的人员达到3万人以上。如果三鹿集团破产,他们都可能失去工作。
据了解,河北省国资委已派驻工作人员进入三鹿集团,其中部分人员的使命是理清三鹿集团资产,寻求新的接管方,以尽快使工厂运转。种种迹象表明,接管三鹿集团的重任有可能落在中国乳制品企业硕果仅存的三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