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生活方式 > 时尚 >
为时装造一间博物馆
导语:经济观察报 记者 吕英博 “博物馆界的人认为时装不属于艺术,认为不值得在艺术博物馆中举办服装展,”纽约时装学院的博物馆 (FashionInstituteofTech-nology)馆长瓦拉里·斯蒂尔说,“时装被人们看做是资本主义与女性虚荣心结合生下的一个私生子、一种非功用性的装饰品,一种对无效的浪费做出了集中体现的形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吕英博 去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服装研究所为保罗·布瓦雷(PaulPoire)t、乔治·阿玛尼(GiorgioArmani)等数位现代服装设计师举办了个展,这种把商业味道浓厚的现代时装请进顶级博物馆的做法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博物馆界的人认为时装不属于艺术,认为不值得在艺术博物馆中举办服装展,”纽约时装学院的博物馆 (FashionInstituteofTech-nology)馆长瓦拉里·斯蒂尔说,“时装被人们看做是资本主义与女性虚荣心结合生下的一个私生子、一种非功用性的装饰品,一种对无效的浪费做出了集中体现的形式。”

不过,这之前的几十年里,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这些顶级博物馆针对中国古代宫廷服饰和法国巴洛克贵族服饰所做的展览从未招来这样的非议。看来,这场争论的关键点并非是要对“时装是不是艺术”下个结论,而是站在了文化和经济的层面来说事儿了。然而面对艺术界源源不断的责难声,各大博物馆拥抱时装的热情却是有增无减:去年,费城艺术博物馆的一栋新馆落成后,服装及纺织品在其中的展览占地面积就翻了3倍了;波士顿优秀艺术博物馆则将其在 “特殊展览馆”举行的年度展览的主题留给了巴黎的时装…

这次,轮到服装界对博物馆的展出形式提出疑问了。服装可以说是特殊的雕塑,而质料的触感对于这件艺术品相当重要,完全不亚于衣服的颜色或式样——然而灯光以及手指触碰又会有损于衣物本身,所以服装展的第一守则就是:请勿触碰。

以大都会博物馆中服装学院的固定时装展览馆为例,服装在沿着墙的光线黯淡的玻璃柜中展示。参观者们只能从一个角度看这些展品。然而服装就像雕塑一样,是三维的艺术。一件正面保守低调的晚礼服很可能背面非常惊艳。但如果你只能看到一个面,你就无法欣赏到这两者之间奇妙的关系。因此,大部分由博物馆举行的服装展更像一个拥挤的橱窗秀,而不是一场艺术展。

为了维护自己对艺术水准的判断权威地位,博物馆对于时尚采取的态度一向是 “为艺术而艺术”,其结果多半是将时尚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忽略掉了。“时尚是文化史的一部分,忽略了这一点时尚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为了服装专业的学生,纽约时装学院的两个展厅常年举办各种展览。比如那场关于'时尚中的颜色'的展览。我想除了时尚类的展览,没有哪个商业史或化学史会解释苯胺燃料的出现对于1860年出现的紫黑色条纹衫的强大推动力”斯蒂尔说,“好的服装,就像好的艺术一样,不是仅仅给鉴赏家们之类的内行人提供评头论足的资料,也让所有非专业的观赏者感到愉悦。较之于其他艺术门类,大众对服装的熟悉程度使得服装展易于接受,但也正是这样的熟悉使得服装展必须放大日常服装与博物馆展览服装之间的区别。对于服装展览的策展人来说,掌握好服装展的审美、历史、愉悦与意义各元素之间的平衡是个很大的挑战而只有专门为服装服务的博物馆才能做到全情投入地传达服装的故事,服装的呼唤,服装的感受。所以,服装博物馆的存在很有必要。”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