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家保险上市公司中,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628.SH,002628.HK,下称中国人寿)是当季唯一实现盈利的公司。
10月28日,中国人寿三季报显示,受资本市场深度下调影响,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下降。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49.45亿元,同比增长27.88%;实现净利润 131.11亿元(其中7至9月实现净利润23.39亿元),同比下降46.9%,每股收益0.46元。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公司单季度的每股赢利只有0.08元,但是这个净利润的取得却是伴随着净资产升值所产生的,其含金量远高过上半年在净资产大幅缩水情况下的较高净利润。
减持权益投资
中信证券分析师黄为民认为,中国人寿在三家保险公司中投资状况表现最为稳定。判断的依据就是其三季度未出现重大亏损,也未计提大额资产减值损失。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30日,中国人寿的投资资产为人民币8886.89亿元。年初至报告期期末,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为3.15%。
事实上,由于资本市场深度下调,中国人寿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浮盈减少,公司的资本公积截至9月30日同比下降了40.26%,为581.7亿元;应付保单红利也同比下降了43.53%,为364.1亿元。此外,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公司的汇兑损失规模扩大至10.1亿元,同比增加73.2%。
中国人寿在报告期对权益投资作了较大减持,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下降,比半年报减少了129亿元,权益投资比例的下降减轻了权益投资损失对净资产的影响。
与此同时,公司还调换了手中的证券投资品种,大举增持指数型和股票型基金,减持债券型基金和银行股。其中分别减持了1亿股中信证券、2.89亿股工商银行A股、3.47亿股工商银行H股、5.84亿股中国神华,其中,工商银行和中信证券均有浮盈,对当期投资收益贡献较大;取而代之的是大批指数型基金崭露头角,嘉实300、博时裕富、易方达50和大成沪深300等。
在减持权益投资的同时,中国人寿还加大了对债券、定期存款等低风险、收益率较稳定的资产的投资力度。其中由于中国人寿增加了“国寿资产—天津城投债权投资计划”,使得其债权计划投资项下的资产大增670.83%,达到92.5亿元。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的债权投资计划、定期存款和持有到期投资分别比年初增加80.5亿元、240.48亿元和154.4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671%、14.26%和33.96%。
对此,平安证券分析师邵子钦认为,中国人寿的债券浮盈补偿了部分股票账面损失。而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则认为,随着国内宏观经济下滑风险增大,国家或会进入“降息”周期,保险公司固定收益类投资的收益会受到影响。
联合证券投资经理周爽表示,“保险资金下半年还会坚定不移地买入债券。”一是除了债券,保险资金目前并没有更好的出口;二是投资险降温,现在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开始回归传统类保障产品,如健康险、分红险等,这些产品的保本要求决定了资金投向主要是债市。
此外,中国人寿三季度由于增资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长期股权投资在9月末增加了33.96%,达到了86.43亿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的净资产额度。鉴于此,国寿股份于10月27日晚发布了增资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会公告。不过由于本次增资事宜还需要政府有关机构的批准,因此增资的具体额度等目前还具有不确定性。
主营业务压力
彭玉龙表示,从三季报看,尽管其投资收益出现大幅下降,但退保率并无明显上升,主营业务增长较为强劲。
中国人寿1~9月保险业务收入为2485亿元,同比增长56.7%;退保金额为319.42亿元,退保率为3.76% ,略低于去年同期;受雪灾、地震等的影响,公司前 9个月的赔付支出为669.67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进入降息周期,虽然保险公司的支付成本有所降低,但其盈利空间也会受到进一步挤压。事实上, 由于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适度控制银保业务的增长,各保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纷纷下调,9月份起银保保费增速明显下滑。而银保业务和万能险是中国人寿前9个月保费收入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从2008年中期数据看,公司银保业务占新业务比重达到48%,且以5年期趸缴产品为主。
对此,兴业证券分析师田辉认为,公司2008年上述新增业务构成带来盈利压力,保险行业要面临长期投资收益率下降的可能性,趸缴定期险业务不利于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稳定。
田辉认为,中国人寿明年可能会面临保费增长乏力的风险,退保率可能会因经济下行而有所反弹,同时投资收益率仍趋于下降;另一方面,公司的赔付压力减轻,准备金提转差有所放缓。三季报显示,公司的准备金政策仍相对较为保守,在保费大幅增长的情况下,2008年前三季度公司准备金提转差为1306亿元,同比多提792亿元。
中金公司分析师周光表示,如果央行进一步降息,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大幅降低,保险公司才有可能大幅调低万能险结算利率,到那时寿险保单成本压力才有望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