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息差收窄,加之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投资者对上市银行三季报显露出的业绩增速下滑早在意料之中。作为国内银行中国际化程度最高、海外金融资产也最大的中国银行(601988.SH,以下简称“中行”),受到的“伤害”显然最大。
让普通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是,业绩下滑的主因既不是资产减值计提,也不是息差缩小导致利息收入减少。问题不在营业支出方,而是营业收入上出现了大幅度滑坡。数据显示,中行今年三季度营业收入583亿元,与二季度相比减少近60亿元,季度降幅达10%。
业内人士认为,净利润环比下降,只是赚钱速度放缓,并不构成直接判断银行经营状况好坏的主要标准;但是如果营业收入出现环比负增长,则需要谨慎看待,“毕竟,银行的贷款是越放越多,生息资产规模是越来越大”。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锐减
今年前三个季度,中行分别净增加贷款2280亿元、1640亿元、480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1222亿元,基本上每个季度持平。可见,虽然息差在逐步缩小,但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大完全能够弥补收入上的差额。
并且,今年前三季度中行还明显加大了贷款业务的力度。截至2008年9月30日,中行贷款及垫款余额3.29万亿元,较2007年末增加4396亿元,增幅15.42%。前三季度的贷款平均余额在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中占比51.70%,较上年上升3.47个百分点。
但令人不解的是,利息收入逐季没有减少,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还在快速增加,缘何营业收入在三季度出现了环比大额的负增长呢?今年前三个季度,其营业收入分别为550亿元、640亿元、583亿元。第三季度出现锐减,症结在哪里呢?
在营业收入项下,记者发现变动最大、并且是剧降的一项收入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三季度为12亿元,而在中行的中期报告里,这项收益是117亿元。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新会计制度引入的一种价值计量观念,通俗地讲,就是把可交易性的金融资产按市场价值的变化,及时在账务上进行核算。打比方说,原值10万的股票,因为市场波动现值只有3万了,那么亏损的7万就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损失在报表上体现。
《投资者报》分析发现,中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三季度降了百亿以上,一是股市低迷导致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股票缩水,二是美国次贷危机让中行持有的折合7000亿元人民币的外币债券,其公允价值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
中行三季报披露,该行所持期末账面值前10只证券,期末账面价值48亿元,但这前10只证券在二季度末的账面价值还是71亿元。也就是说,仅中行持有的这账面值前10只证券,公允价值在三季度就缩水了23亿元。其中东亚银行一家,中行持股不到8000万股,一个季度就贬值12亿元。
中行目前的证券投资总资产约1.7万亿,其中有2/3需要按公允价值计价。据业内人士称,中行持有的大量外币债券也是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这从报告披露中有所显示。中行方面表示,针对持有的账面价值为32.74亿美元(折人民币223.22亿元)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公允价值的下降,在三季度确认了0.27亿美元(折人民币1.81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
资产减值计提面临压力
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只是反映证券投资的浮亏浮盈,资产减值损失基本要能体现真实的亏损程度。9月末,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金融海啸随之席卷全球,外币证券投资的损失风险明显加剧,但是中行在三季度的资产减值计提季度,几乎和前两季相当。
今年前三季,中行累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63亿元,其中,前两季171亿元,第三季度92亿元。中行披露的几个“热门”投资品种的计提情况是: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账面价值32.74亿美元,9月30日的减值准备余额为19.96亿美元;美国Alt-A住房贷款抵押债账面价值为13.79亿美元,减值准备余额为5.62亿美元;美国Non-Agency住房贷款抵押债券账面价值43.37亿美元,减值准备余额为10.08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行持有的账面价值为62.04亿美元的美国房地美公司(Freddie Mac)和房利美公司债券,以及“两房”担保的账面价值为37.47亿美元的住房贷款抵押债券,没有计提减值拨备。中行认为,上述债券以AAA级居多,言外之意是现有拨备能够覆盖风险。
但对这个AAA级,业内人士却并不十分看好。央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王自力就表示,在美国,绝对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被打包好的次级贷在无良评估公司的评级下,也能变成AAA级别的优质债券。
对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华尔街流行着这样一个比喻:次贷公司把一盆鸡屎做成了一盘鸡骨酱,而投行把鸡骨酱做成了一盆烤牛排卖了出去。如果中行持有的数百亿美元债券真是这样的“烤牛排”的话,那么,中行未来的减值计提,无疑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对业绩的拖累也将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