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发展:控制增速平滑业绩
导语:控制贷款增速至77%,以应对接下来银行业更为严峻的“大环境”。

由于对整体经济下行担忧以及持续降息预期,银行业绩增速下滑已在预估之中。不过深发展(000001.SZ)却在主动控制业绩过快增长,目的是为了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10月24日,深发展作为首份银行三季报亮相,其1~9月实现营业收入107.41亿元,同比增长38.29%;实现净利润33.17亿元,同比增长77%。

深发展董事长法兰克?纽曼(Frank Newman)表示了对上述业绩的满意:“我有很多美国从事金融界的朋友,日子过得非常难受,他们的公司业绩出现了亏损,我们取得了净利77%的增长,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77%的净利同比增速仅仅处于银行三季报“中间”水平,在其他银行仍然高歌猛进之时,深发展开始有意控制贷款增速,主动加快中间业务,努力改善资产质量,以应对接下来银行业更为严峻的“大环境”。


提前营造“安全区”  


在深发展眼里,保持今后的业绩稳定比眼下更为重要,未雨绸缪地进行各种准备以便应对冬天的来临。

打造“现金水库池”就是办法之一。今年前三季度,该行总存款增速达到24%,而总贷款增速却有意控制至17%,以保持现有业务拥有的足够流动性支持,且为将来利差进一步收窄之后,扩大贷款规模以平滑业绩作准备。

及时补充资本金,以在冬天来临之前拥有厚实的御寒棉袄是其办法之二。截至9月末,深发展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8.84%和6.48%,是该行首次经审计的资本充足率达标。接下来三年内发行总计不超过280亿的债券,为今后进一步补充附属资本提供足够的保证。

同时,深发展对于资金经营更多地趋向保守稳健型,该行除打造现金水库池外,还将相当部分的当年新增存款用于购买央票和国债。可以放心的是,该行未投资于海外金融机构发行的次贷相关资产或其他金融产品,逃过了海外金融危机的劫难。

由于近年来加强管理和风控,深发展的资产质量继续向好,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再次实现双降,余额较年初下降11%至111亿元,不良率较年初下降1.36个百分点至4.28%。不过,中信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朱琰认为,其拨备覆盖率相对于同类公司仍相对较低。  

              
 保险资金增持    


随着资本充足问题的解决,深发展冲破束缚开始转向发展的有利局面,随着新桥集团股份在接下来两年的全面解禁,争抢深发展的相对控股权已经暗暗上演。平安、太保两家保险公司三季度再次增持该公司股票,分别稳住了其第二大股东、第五大股东的地位。第四的位置由新杀出的一家QFII——国际金融-汇丰-jpmorgan chase bank,national association所取代。

除了新桥退出越来越近,深发展本身的发展架构已打好、转入发展有利局面令其更加充满魅力。资本充足率在二季度达标后,深发展刻不容缓地进行了新网点增设,三季度深发展增加8个网点,预计后续网点将保持较快的增速,网点的增长将带来使其盈利资产增速提高。另外深发展打造的“供应链”金融持续发挥优势,贸易融资成为拉动三季度贷款增长的主力,期末已占全部贷款的41.5%,较年初提高5.7个百分点。深发展另一个盈利增长点是其中间业务收入的提升,前9个月深发展非利息净收入达12.63 亿元,同比增长52.01%。

尽管深发展已焕发出新的活力,不过在海通证券分析师邱志承看来,由于该行网点和员工数量出现明显的增长,费用收入比2008年后将会大幅上升;另外由于没有提取足够的费用和拨备,为目前的经济减速提供缓冲,未来业绩的下行风险较大。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