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降息缩小息差、不良贷款可能上升、中间业务没有起色……关于银行业绩增长的不利因素层出不穷,对于银行业的前景,悲观情绪开始占据大多数投资者的心理主导。
事实真的会有那么糟糕吗?在11月底的降息中,央行史无前例地下调了活期存款利率,这将降低降息对息差的不利影响,也意味着央行已经意识到并避免商业银行在降息通道中可能面临的利润大幅下滑。同时,目前商业银行对多数贷款仍采用上浮的贷款利率,降息的不利影响其实并不明显。
在经济增速继续下滑风险较大的情况下,银行业绩还没有到最困难的时候。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业绩下滑,银行业或将是降幅较小的行业之一。
继续降息空间不大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已成共识。根据中金公司的最新预测,2009年~2010年,中国GDP增速将分别降至8%和7.8%。并且,对于央行在2009年将继续降息,市场已形成一致预期。
目前的存款基准利率为2.52%,而2002年最低点时为1.98%,相差54个基点;而5.58%的贷款基准利率则比2002年仍然高出27个基点。但要注意的是,2002年,中国CPI呈现负增长,即通货紧缩。而尽管中国通货膨胀率在2008年10月份已经降到了4%,并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但预计在2009年出现负数的可能性不太大。因此,为保持实际正利率,继续下调存款利率的空间比较小,不过,不排除在经济形势继续恶化的情况下降息后利率略低于2002年水平的可能性。如前所述,为避免商业银行业绩出现恶化,单边下调贷款利率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不良贷款风险无需放大
目前不少投资者对上市银行前景的担心,主要来自不良贷款可能出现的大幅提高。
由于经济低迷导致的企业绩效下滑,将必然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长,从我们最近从商业银行信贷部门了解的情况看,这一趋势确实正在发生。由于对实体经济的反应存在时滞,故而目前在财务报表中尚未体现出来。
新近各地政府出台了总计达18万亿元的投资拉动计划,尽管这一数字可能存在虚假成分,但在实际投资额中,将有很大一部分资金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筹得,商业银行将因此而实现贷款的较大幅度增长。
虽然不排除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可能干扰银行在放贷过程中的独立性,但也应注意到,上市银行的独立性正在增强,政府干扰的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少。并且,投资中占比较多的是基建项目,与经济低迷中的普通工商企业贷款相比,发生坏账的风险相对较小。
并且,在息差被压缩的情况下,银行为了保持利润,不会采取普通制造业公司常用的“薄利多销”,反而会采取更严格的信贷核查,以降低坏账风险。
至于个人房贷,我们维持之前的观点,尽管中国房价有可能继续下跌,但我国个人自住房屋贷款者的违约代价非常大,银行在该类贷款上出现坏账的风险比较低。
中间业务明年有望微涨
仅从第三季度看,银行不良贷款额和比率均未升高,息差也没有明显下降,导致银行净利润增幅大幅减缓的原因是中间业务收入的下降和拨备的提高。
不过,银行业绩对实体经济的反映一般存在一年时间的滞后。在经济增速下滑的预期下,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出现了不良贷款率上升的苗头。而降息通道尚未结束,2009年商业银行息差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我们预计,在目前的基础上还将有10个基点左右的下滑。
中间业务收入则与资本市场紧密相关,近期,在政府一系列政策刺激作用下,上证指数出现明显的反弹迹象,成交量也出现明显的增长,市场交投活跃。基金等理财产品也有了一定的回暖。
对于2009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仍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近期各大券商公布的年度策略报告表明,市场对上证指数在2009年的走势明显不看好。而这一态度,主要源自全球经济持续衰退,以及中国经济增速的继续下滑。
资本市场继续低迷的预期,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增长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在2008年如此大幅下跌的情况下,2009年有望保持在今年的水平,甚至可能出现微幅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