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的社会责任
导语: 评论员 张宏 对于大学生调查团队指责可口可乐“非法用工”之事,我们希望可口可乐继续秉持宽容且负责任的态度,保持与调查者的良好沟通,在第三方机构的协助下向公众展现事件调查的最终公正结果。

评论员 张宏 作为全球领先消费品牌,可口可乐因其下属瓶装厂曝出“非法用工”丑闻而蒙羞。尽管可口可乐公司的发言人表态否认了大学生调查组的报告,但出语温和,并表示将延请第三方进入调查,这是个积极的表态。但其下属瓶装厂的反应不仅激烈,甚至有出口谩骂的嫌疑。试想,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利益诉求的大学生调查团体,有什么理由让他们去“道听途说,以偏概全,甚至煽动抵制消费”。这样的回应不仅无法澄清事件的真相,反而徒增公众对这些涉嫌“血汗工厂”的瓶装厂的反感。

事件的核心在于劳务派遣工受到的不公待遇。派遣工是指用工企业与另一家企业签订合同,由后者提供前者所需的劳工,并由后者向劳工支付报酬及社会福利。新《劳动法》对派遣工的规定有三条,即“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从大学生调查团队的调查结果看,派遣工在这些瓶装厂的工作状态以及人员数量均超过了这三条规定。尽管可口可乐辩称自己并未违法违规,但如果大学生调查的结果属实,可口可乐是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至少在对下属瓶装厂用工的规范上出现明显的漏洞。

这不是跨国公司第一次在国内曝出用工违法的丑闻。2006年,一家台资企业在深圳的下属企业也被国内媒体曝出劳工条件恶劣的丑闻。而这家台资企业竟然对报道记者提出3000万元的天价索赔数目。这种赤裸裸的仗势欺人激起国内媒体界公愤。在众人声讨的压力下,该台资企业最后撤销了诉讼。记者单枪匹马应对一家资产数十亿的商业巨头,与今日大学生调查组面对可口可乐的形势颇有相似处。如果可口可乐利用自己庞大的社会和经济资源,誓与大学生调查团队进行法律诉讼,经验缺乏且证据恐有瑕疵的大学生调查团队有很大机率将败诉。但是,社会公义将站在大学生调查团队的一边,他们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中国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扩大就业无疑是当前宏观政策的重点。但扩大就业绝不能以损害劳工权益为代价。可口可乐等跨国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市场的开拓,在过去数十年里因中国经济成长而获益。他们自然也应在社会责任上承担了相应的责任,这应仅是体现在对抛头露脸式的公益事业进行捐助,也包括对下属企业员工的权益的保护。而只有此,才能符合可口可乐作为全球领先企业的品牌与形象。

为此,对于大学生调查团队指责可口可乐“非法用工”之事,我们希望可口可乐继续秉持宽容且负责任的态度,保持与调查者的良好沟通,在第三方机构的协助下向公众展现事件调查的最终公正结果。也只有这样,可口可乐才能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公司形象,获得大众的支持与理解。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