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铜业:收储仅短期利好
导语:利于减小库存压力,并改善现金流,但对业绩无影响

12月初,云南省经委在全国出台《有色金属储备试行办法》,拟用200亿元在全省收储100万吨有色金属,其中收铜15万吨,储备期限暂定13个月。作为云南当地最大铜企,云南铜业(000878.SZ)属受惠之列。

这是全国首例地方性物资收储行动。业绩面临亏损、高负债的云南铜业将借此缓和资金短缺困境。12月17日,西南证券分析师兰可对《投资者报》表示,此次收储短期内有利于减小库存压力,并改善现金流,但对公司业绩并无影响,而且收储对铜的库存构成长期压力。

缓和资金短缺

12月16日,公司董秘办人员向《投资者报》表示,相关储备细则尚未下达,目前公司能获得多大收储额尚无结果。不管最终受惠程度有多大,此次收储对云南铜业近期资金短缺的压力将有所缓和。

今年三季末,云南铜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4.8%,处于全部A 股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较高水平,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为5.98 亿元,加上宏观经济下行以及行业的低迷,这样的财务负担无疑对业绩造成沉重压力。

从前期被曝光的关联交易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包括大股东云铜集团等在内的关联方,与云南铜业之间的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和其他应收款等欠款总额高达70.6 亿元,其中仅云铜集团一家的欠款额就多达45.8 亿元。

《投资者报》了解到,此次储备方式是企业将产品质押给银行,金融机构给承储企业贷款,承储企业按时还本付息。对于收储期间发生的利息、仓储费,由动销增值及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给予适当补贴。云南省经委经济运行处副处长夏志敏公开表示,收储目的是政府通过银行购买有色金属企业的产品和存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兰可认为,利用此次机会,云南铜业将减小库存压力,缓和资金短缺困境,并改善紧张的现金流。相比企业自己去贷款,通过此次收储融资,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云南铜业证券事务部张万聪对记者表示,公司先提交收储申请,具体铜产品数量要销售公司才能定,但公司很珍惜政府给予的支持。

难救经营之困

采访中,海通证券和西南证券分析师均向《投资者报》表示,尽管此次政府收储能缓和公司库存压力并改善资金流,但很难改善公司的经营困境。

按云南省经委的说明,此次收储主要是收金属矿产品而非材料,国海证券有色分析师认为100万吨收储占全球全年金属产量的比重大,实现收储有较大难度,而且收储所需资金量较大。

安信证券报告的估算,以目前现货价格计,此次收储至少要花费200亿元资金,如果溢价5%,则需要资金220亿元,而云南省去年财政总收入仅有486亿元。就算今年云南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0%,全年收入也不过600余亿元,要让政府拿出约1/3的收入为有色金属企业买单,显然有难度。

事实上,生产企业承储也要冒较大风险,若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承储,未来如果金属产品价格继续下跌,企业就要承担价格损失,而且地方收储不同于国家增加战略储备,不能改变行业供需格局。

兰可认为,要解决经营困难,还得看公司业绩和盈利能力。但铜价的“雪崩式”下跌已让公司元气大伤。云南铜业三季报显示,今年前9个月净利润5.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8.85%。

云南铜业三季度末的存货净额接近80亿元,面对10月份以来国内铜价的暴跌,其存货正面临着巨大的资产减值风险。广发证券分析师黄勇坦言,铜价下半年大幅下滑,公司盈利将受到较大影响,加之公司原料备货存在跌价损失,四季度很可能出现亏损。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