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伟勋 12月23日一早,55岁的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乘坐火车来到天津,这座城市两天前刚刚下了2008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这一天,海航集团旗下两家设在天津的企业获得了天津市政府注入的5亿元资金,让深处寒冬中的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产业集团找到了“雪中送炭”的感觉。
当天中午,海航集团与天津市保税区旗下的天保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由后者代表天津市保税区,分别向海航集团旗下的大新华快运航空有限公司(简称“大新华快运”)和天津渤海租赁有限公司(简称“渤海租赁”)入资2亿元和3亿元。注资后,天保投资在大新华快运和渤海投资公司中,将分别持有15.38%和23.08%股份。
这是继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12月中旬各获30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之后,国内第三家航空公司获得政府注资。因“非公有”身份而无法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救助的海航集团,最终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尽管它需要出让一部分股权。
大新华快运是海航旗下专营支线航空的子公司,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支线航空企业。其总部位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以天津、西安为主运营基地。渤海投资成立于2007年11月,是我国首家主营基础设施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
大新华快运董事长于文勇告诉本网,天津市保税区入资后,对于公司扩大股本金、优化股权结构以及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他表示,大新华快运除服务于包括环渤海地区在内的泛北方市场外,今后还将向东南、中南地区扩展。
本网获悉,此次天津市保税区注入的5亿元资金,全部为现金出资。尽管资金规模不大,但表现了地方政府扶持航空产业发展、帮助当地企业渡过难关的姿态。据了解,海南省政府也在考虑向海航集团旗下的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进行扶持,后者已向海南省政府申请15亿元注资。此外,云南省政府也有望向海航集团设在云南的子公司祥鹏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增资。
海航集团成立于2000年1月,其主体企业是成立于1993年的海南省航空公司(后更名为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民航市场的逐步放开,海航集团已发展成为我国第四大航空集团,目前运营飞机超过180架,资产总额约为800亿元。
受到需求低迷和成本高企的双重挤压,和国内绝大部分航空公司一样,海航集团也面临着沉重的经营压力。今年第三季度,海航集团的航空运输龙头企业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0221.SH)净亏损2.60亿元,全年很难盈利。
不过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海航集团的经营压力得到部分缓解。不久前,财政部已批准向海航集团提供财政贴息补助资金9000万元,用于补助后者引进的10架国内组装生产的ERJ145支线飞机。此外,民航局公布的促进行业发展“十项举措”中,也对海航集团形成利好。
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表示,随着国家各项拉动内需措施的出台,尤其是航空公司航油成本的下降,处于低潮中的中国民航业明年将会出现新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