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气涨幅翻番的“核”动力
导语: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考虑到东方电气的长期投资价值以及新能源发电设备盈利能力的逐步实现,可以继续增持该股

《投资者报》:我国核电发展的优势及瓶颈是什么?

邹慧:优势在于其成本受原材料价格影响不大,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仅为15%~20%(火电达到60%~80%),而且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外部成本非常经济。

瓶颈有两个:一个是核电设备尤其是核岛设备的制造技术欠缺;另一个是我国铀资源的储量相对贫乏。第一个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逐步掌握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第二个可以通过加大进口或者直接到国外矿山开采的模式解决,趁现在天然铀价格相对较低时进行战略储备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中国铀资源贫乏的问题,《投资者报》研究部认为,随着中国国内勘探和开采投入力度的加大,铀资源的产出量有望获得较快增加。此外,中国也在积极开发新技术,以提高铀的利用率。因此铀资源不会成为制约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投资者报》: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邹慧:从2000年以来,我国电力设备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源设备行业从“三年不开工”到“爆发式的增长”,2004~2006年发电设备产量年复合增长率甚至超过100%,从2007年开始,发电设备的产量增长速度开始回落,2007年发电设备产量达到一个峰值,从2008年开始绝对值回落,这是符合行业的周期性特点的。

我国电网设备的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设备行业,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的投资比重基本为6∶4,而发达国家基本为4∶6。我国的电网建设一直在补历史欠账,而电网设备行业一直处于高景气状态,尤其在两个电网公司追加投资后,电网投资的力度明年还将继续加大,相关设备公司必将受益,当然未来电网设备的发展也将朝高端化、节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我国的电源结构将在“节能减排”的政策驱动下进行结构优化,积极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对于多种发电方式设备制造商来说,无疑将平滑行业的周期性。对于三大集团,特别是锅炉厂来说,最大的利好是可以降低对火电的依赖程度,因为随着电站建设周期性的发展,电站设备行业,特别是火电设备,将开始进入一个需求减小的时期,企业的利润将会出现下滑。而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将会使得三大集团避免陷入上一个下滑周期2000、2001年那样的经营窘境。

·《投资者报》研究部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用电量必然会相应增加,同时对电力设备的需求量也会逐步增长。

用电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太大变化。由于核电项目规划、建设周期较长,核电的发展将按照已有规划有序进行。尽管核电的占比未来会有所提高,但以火电为主的局面短期内仍将维持。

《投资者报》:哪些电力设备企业有望在核电发展过程中受益?

邹慧:主要受益的是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和哈动力。

核电设备主要分为核岛设备和常规岛设备以及电站辅助设备。国内的核电设备招标中,一般由国内公司和国际核电设备制造公司组成联合投标体来参与投标,东方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分别与法国法玛通和美国西屋电气组成投标联合体,共同竞争中国的核岛设备市场。

三大动力集团在常规岛设备市场都具有很强的实力,垄断了国内的核岛设备市场。其中岭澳核电一期工程的两台百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就被东方电气集团的投标联合体获得,秦山二期两台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被哈电集团的投标联合体获得。

按照我们的分析,东方电气和上海电气分别占到核岛设备市场45%的市场份额,哈动力占到5%,而在常规岛设备市场上,三家三分天下,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东方电气平均每年可获得的核电设备订单为37亿元左右,而从常规岛设备市场上获得的订单约为16亿元,合计为53亿元左右,而上海电气也基本差不多,哈动力平均每年可获得的核电设备订单为20亿元左右。

·《投资者报》研究部对此持有相同的观点,在市场份额方面,三大动力集团基本垄断了市场。

《投资者报》:给予东方电气“增持”评级的理由是什么?

邹慧:公司是我国发电设备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集火、水、气、风、核五电并举,我国在度过了电力装机容量的爆发性增长后,未来将进入平稳增长期,我们看好公司在发电设备领域长期以来的技术底蕴以及经验积累,在未来装机容量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公司在水电、风电以及核电等发电方式上的优势将会逐步显现。

·《投资者报》研究部认为,东方电气在核电设备市场具有较大优势,而且订单数量的增长也十分迅速,目前公司在手签订的核电项目份额处于行业第一位,已签订18台核电机组,远超其他两家动力集团。

《投资者报》:东方电气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火电设备,核电设备只占其业绩的一小部分,那么核电发展能给东方电气带来多少盈利?

邹慧:目前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火电设备,这与目前我国的电源结构有关系,核电目前只占公司业绩的很小部分,未来核电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按照2020年7000万千瓦来计算,那么未来12年我国将平均每年有大约5~6台100万千瓦核电机组投产,按照目前造价以及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来计算,未来核电每年贡献的销售收入大约为60~70亿元,约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15%~20%,约占公司业绩的15%左右。

·由于我国的核电发展刚刚起步,核心技术还不够成熟,核电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国内还无法制造,仍需依赖进口,这就导致核电设备的成本较高。《投资者报》研究部认为,由于目前我国核电规模较小,而且设备制造水平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积累,因此短期内核电设备难以为公司贡献大量的利润。但我国核电发展空间巨大,随着火电装机容量逐步饱和,核电的比重还会有很大提升,并且成为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者报》:汶川地震对东方电气造成很大损失,目前影响是否已经消除?

邹慧:地震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仅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超过15亿元,如果再加上由于停产所造成的损失就更大,但公司也获得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税收优惠和订单的支持等等,总体而言,公司2009年下半年随着新厂房的建成投产,地震造成损失将会逐步消失。

·地震后,国电、华电等电力公司与东方电气签订了300亿合同,对公司重建给予了支持,《投资者报》研究部预计2009年公司能够恢复到地震前的产能。

《投资者报》:前不久并购武锅核设备公司对东方电气有何影响?

邹慧:公司以自筹资金1.4亿元独家增资武锅核设备制造公司,增资后东方电气占其出资总额的67%,武锅集团占33%。完成并购后该公司初期拟形成年产2台套百万千瓦级核电堆内构件、各类容器产品800吨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形成年产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堆内构件、各类容器产品800吨的生产能力。在核电核岛设备业务方面,东方电气拥有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等主设备的产能,但缺乏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系统等辅助设备的制造能力,就这点而言上海电气的产品线更全。收购武锅集团子公司后,东方电气即成为较为全面的核电核岛设备制造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

·《投资者报》研究部与此观点基本一致。

《投资者报》:东方电气股价近两个月已接近翻番,现在投资者该如何操作?能否继续增持?

邹慧:东方电气目前按照2009年的市盈率来计算,大约为15倍左右,如果按照短期内的估值来计算,基本合理,但如果考虑到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以及新能源发电设备盈利能力的逐步实现,可以继续增持该股。

·如果剔除地震影响,《投资者报》研究部预计2008年公司的实际每股收益能达到1.6元左右,而2009年,预计每股收益将达到1.8~2.0元。如果公司能在2009年恢复到震前产能,2010年将获得更大幅度的增长。因此,剔除地震对公司业绩的干扰后,我们认为,东方电气仍具备谨慎增持的理由,投资者需注意该股近期大幅上涨后出现的技术性回调。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