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荣的艰难2009
导语:今年或将成为尚德上市以来首个未扩张产能的年份

独家调查:“阳光首富”停产困局
更多相关专题文章:
·“阳光首富”停产困局
·施正荣的艰难2009
·光伏产业酝酿多晶硅变局

随着国际油价的极度疲软以及金融危机的蔓延,作为替代能源的太阳能产品在经济性上正遭遇严峻考验。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尚德也不得不暂停了其庞大的扩产计划。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TP .NYSE,下称尚德)在发布的2008年四季报中称,2009年尚德总产能为1000兆瓦左右。然而,2008年末其产能已达1000兆瓦。2009年或将成为尚德自2005年底在纽交所上市以来的首个未扩张产能的年份。

单季净亏6590万美元

2月18日,尚德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0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公司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4.14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全年芝营业收入为 19.24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在全年实现净利润1.11亿美元的情况下,第四季度单季净亏损6590万美元。

其中,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全年毛利润率为17.8%,而第四季度毛利润率仅为0.6%,这也与施正荣此前预计的四季度“零毛利”吻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构投资者向《投资者报》表示,“2008年下半年尚德虽高位囤积原料,但由于其产量很大,大部分高价采购的多晶硅已在第四季度被消化掉。”或许这也是诠释尚德毛利大降的最好理由。

尚德同时预计,2009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40亿美元至3.80亿美元。而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预计的第一季度经调整毛利润率将为12%至15%。

财报显示,2008年,尚德售出太阳能产品497.5兆瓦,低于预期的550兆瓦。2009年,尚德预计全年总订单800兆瓦,开工不足已成定局。

尚德第四季度的大退步也是行业的真实写照。自2008年10月以来,国内已有超过300家光伏组件企业倒闭歇业,剩下仅有50余家。

在这场残酷的局势下,施正荣除了要面对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之外,同时要面对产品价格与企业利润不断压缩的局面。

被替代之忧

中科院半导体所王占国院士是国家“973计划”信息功能材料相关基础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同时担任尚德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占国认为,尚德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今后发展的大趋势,在美国薄膜太阳能电池已经超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另一方面挑战来自物理法多晶硅大规模生产工艺的成熟,目前多晶硅生产工艺采用的是化学法,与化学法相比,物理法成本低、能耗低,没有污染,对环保有益。

根据专业资料介绍,物理法比化学法多晶硅生产成本减少2/3。在此局面下,一个紧随而来的问题是:薄膜太阳能电池即将在中国迎来一个投资生产的高潮,会不会取代现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而这关系到全球多晶硅电池片龙头的尚德生死存亡。

此前,风险投资传达出一个重要的信息:2008年5月,曾经投资尚德的风投机构英联投资从多晶硅生产企业扬州顺大撤出,将持有的股权转让给了尚德。2008年底英特尔投资和国际金融公司先后投资两家中国薄膜太阳能企业深圳创益科技和河北新奥太阳能。

风投这一退一进是不是预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已是明日黄花,薄膜太阳能会成为新的朝阳领域?王占国并不认同,“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薄膜太阳能电池比例会逐渐增加,因为之前国内没有生产,基数小,因此增长很快。市场上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很长时间内共存。”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岳明教授也表示,“未来唯一能与薄膜太阳能电池竞争的肯定是多晶硅电池,但是多晶硅怎么生产、用物理法还是化学法,将会有激烈的竞争。”孙岳明也不认为,尚德几年来打下的多晶硅电池片的产业基础就失去了竞争优势。但他也指出,解决尚德当前的困难最主要是施正荣需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不能再依靠海外单一市场。

孙岳明同时为尚德开出三剂药方,“降低成本有三个方法,一是产品科技水平;二是扩大生产规模;三是延伸产业链。”

施正荣的赌局

而追述尚德的发展历史也不难看出,尚德近年来一直不断寻求规模扩张和延伸产业留链,而且力度几乎疯狂。

施正荣就曾公开表示,“10年以后,哪怕我们在这个产业没有技术进步,但由于它的规模效应,由于原材料成本下降,我相信它的价格至少会降一半,是目前的一半。”施正荣的目标是“让太阳能发电成本降到每度电1元”。

如此目标可以实现,那施正荣无疑将是最大的赢家。综合考虑煤炭资源以及环境问题,太阳能的应用成本是其规模发展的最大障碍,施正荣要做的就是“扫清障碍”。

据金鼎综合证券研究员洪秋安计算,当多晶硅价格为200美元/公斤时,太阳能发电成为约为3.28元/千瓦时;若多晶硅价格下降至100美元/公斤,发电成为将降至2.18元/千瓦时。

为此,施正荣抓住每一个大的投资机会打通上下游,不断为他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王国降低成本。并先后投资生产多晶硅原料的青海亚洲硅业、生产切片的镇江辉煌硅、收购扬州顺大、海外收购日本MSK公司。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的机会,施正荣在上海投资了一个薄膜电池生产企业。施正荣的一位私人朋友告诉《投资者报》,“薄膜电池预计将在今年5月投产。”据不完全统计,此时的施正荣已在全球拥有近20家工厂。

施正荣出身无锡扬中,扬中人以敢吃有毒的河豚鱼而闻名。施正荣胆大,敢想敢做,而尚德呈现出的战略意图十分清晰:纵向打通产业链,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横向则以几何级速度不断膨胀。

处于光伏产业中下游的尚德,正是近几年行业爆炸式增长的领跑者。但金融危机的出现让这场盛宴发生了巨变。长期依靠欧美高额补贴维持增长的模式,已经遭遇到现实的挑战,以德国为首的部分国家政府都有削减太阳能发展激励措施的打算。

而中国本土市场尚处于观望状态。截至2008年,中国大陆累计安装太阳能电池片150兆瓦,2008年市场总量仅40兆瓦。此时,尚德一年的产能是1000兆瓦。

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光伏企业开始联手自救。有消息称,包括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和南京冠亚等在内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巨头,日前已将“1元/度”光伏发电成本方案上交科技部;另外,由尚德担任理事长单位的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已向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去一份产业情况汇报,呼吁国家3年内批准兴建2000兆瓦太阳能电站。

施正荣能否赌赢这一局?2009将是其至关重要的生死之年。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