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IMF沦为美欧工具
导语:全球经济需要多边体制发挥重要作用时,这样的话也许不合时宜,但现实如此。

读者 潘成夫

2009年3月25日

编辑:

在全球经济需要多边体制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下,这样的话也许不合时宜,但是现实很可能就是如此。14日,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伦敦召开,为下月的金融峰会协调立场,美欧等国在本次“预备会议”的表现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重要性将提升,而且有沦为美欧工具的可能性。

美欧在会议之前,都主张增加IMF资金。其中,欧盟国家财长10日通过一项决议,支持IMF把持有资金增加一倍,资金增量遵循以成员国认缴基金份额为基础的“公平分摊”原则,欧盟有意为IMF提供1000亿美元,同时呼吁给予IMF更多金融监管权力。美财长盖特纳11日则建议“大幅增加IMF紧急救援资金”至5000亿美元。会议的公告称,G20承诺将为恢复经济增长做出“持续的努力”,并呼吁由IMF评估效果,同时应大幅增加IMF的资金,通过该机构帮助陷入危机中的国家。

增加IMF资金或多或少对全球经济有一定帮助,但是在现有体制下,增加资金的投向主要还是由发达国家主导,未必能够得到公平的利用,发展中国家未必能够从中得到很大的受益,甚至歧视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也难以排除,比如说去年IMF就曾经扬言,由于阿根廷信誉不好,将不再向其贷款。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主张增资IMF一定程度上都有“私心”。对于欧盟来说,很大程度是为了通过IMF援助陷入困境的东欧;而对美国来说,一贯都将IMF视为自己的工具,例如曾经通过IMF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施压,这一次甚至想要定下2%的标准,即要求与会各国承诺把经济刺激资金的金额底线确定在本国GDP2%的比例之上,并由IMF来监督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

美国提出增资主张后,IMF也立即计划把资金规模扩大到5000亿美元,同时呼吁各国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制定总额占各国GDP2%的财政刺激方案,完全就是美国政策主张的传声筒。美国现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把增资IMF作为一个应急的措施,因为按照美国的主张,只要希望以“借款新安排”(NAB)的方式增资。一旦全球经济恢复,美国又很有可能会撇开IMF自行其是。欧盟虽然主张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发言权有限的情况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对发展中国家祸福预料,一旦给予IMF过大的监管权力,完全有可能沦为美欧干预他国经济自主权的工具。

自从日本主动向IMF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后,要求中国向IMF提供资金的国际压力就在增大。下月的金融峰会将可能会决定IMF增资的份额,中国有必要对此早作准备。当前,中国的确有必要利用IMF以及世界银行等多边体制来对抗危机,但是同时也要尽力避免IMF等成为美欧的工具。为此,必须要求IMF进行全面改革、增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只有在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前提下,中国才可以负担更大的国际责任。

在本次“预备会议”上,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金砖四国”提出了联合声明,要求对IMF进行全面的改革,可以说是对抗美欧把IMF变为工具的举措。温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中已经指出,G20金融峰会应将关心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作为重要议题,这必须成为中国向IMF注资的一个前提。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必须联合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协调彼此立场,形成合力。作为发展中国家,对于在IMF中扩权的期望不能太高,这决定于国际政治经济现实,但是中国还是要利用金融危机的机会,力争自己的权益。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