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路在何方
导语:高职院校夸大宣传虚假办学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然而高职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高职生就业率正逐年上升。

读者:赵淑丽

200.06.02

编辑:

作为一位高职生家长,对最近被网络热炒事件 “外资高校涉嫌办假学”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身临其境,也就见怪不怪,高职院校夸大宣传虚假办学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相反,该事件在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社会反响却出人意料。

在佩服网络神奇的同时,本人也想借助网络的力量,以家长的身份,谈谈多年来对高职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近,有报道上称,廊坊东方大学城里一个叫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校涉嫌假办学。该学校提交向河北省教育厅、教育部上报的71人教师名单中,经电话核实后51人并不存在,就算存在的20人教师多数超过65岁,甚至还有的达到76岁高龄。

对于该校明目张胆的欺骗行为,很多家长都感到愤怒。没有一个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个师资力量不健全的学校去学习。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大师矣!大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事实上,作为一位高职生家长,本人也有过类似的痛苦经历。我家孩子2007年高考后选择了去北京一家高职学院就读。当时学校宣传介绍说,该校众多教授都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等名牌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可后来才知道,所谓的名校老师,要么就是退休后挂职高院校的老教书、上课不准时,或许干脆不上课。要么就是在读的研究生,甚至连本科生也摇身一变成为高职老师。真正的好老师,在高职院校少之又少。可见,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的伪造教师名单,只是一种行业潜规则而已。高职班毕业时,一个班47个同学,真正坚持下来就读的学生只剩三分之二。其中,学校存在的多重弊端是导致生源流失的最主要原因。例如管理混乱,学生夜不归宿;教学质量跟不上、所学无用;此外学费比普通高校贵,乱收费现象也很严重。

然而,让人欣慰的是,高职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高职生毕业后的就业率正逐年上升,甚至比普通大学本科生还吃香(身边几个高职毕业的孩子,都陆续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在这一点上,中国高职教育逐步向世界靠拢。在西方很多国家,高职教育的发展相当成熟完善,是教育行业的半壁江山。有句话说经济的冬天是教育的春天,更是职业教育的春天。本人认为,理性看待中国教育事业,高职教育该抓住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改革,走可持续发展之道。

首先,高职教育院校需解决经费问题。正是因为经费不足,导致外资进入、师资力量跟不上、学院大做虚假宣传招揽生源。随着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增加,经费方面需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应该获得与名牌大学等同待遇。同时,高职院校也该根据政府核拨预算内生均经费增长情况,确定该校招生规模增长幅度。

其次,高职院校教育制度上的改革。个人认为,高职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要走向市场。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源特别是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采取董事会、理事会等办学模式和体制,多方筹措办学资金,进行企业化运作,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高职院校应当逐步做到教师的主体源于企业和社会,保证拥有独立的师资力量。而不是从别的大学去“借老师”。

第三,作为培养职业性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是带有很强的培训性质的学历教育,要把解决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对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师资来源等方面都要完全依据市场、结合市场来进行,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

此外,作为学校,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也很重要。我们虽然生活在理性的社会,但是并没能摆脱世俗的左右,崇尚名牌大学是古往今来的偏见。因为高职生起点比较低,心里承受能力也比普通大学孩子好差一点。所以作为高职院校,在一点上也应该作出努力,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自信,自强,自立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