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今日媒体 > 世界观 >
岌岌可危的布朗
导语:真正执掌首相权柄不足两年的布朗先生,不知道他会不会依然还把当上首相作为是一种幸运。

记者 焦建 曾经英国政坛所流传的一个笑话是,在布朗先生作为布莱尔先生长达十数年时间男二号的时间里,他对于首相一职的渴望,最终导致了二人的不换而散。他们彼此很少说话,在任何重大的政策性问题上,也没有了交集。

还有短短几周,布朗先生就要庆祝他成为英国首相两周年了。现在,真正执掌首相权柄不足两年的布朗先生,不知道他会不会依然还把当上首相作为是一种幸运。经济危机的侵袭已然不须多提,现在,他还不得不为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而努力挣扎。

他已经深陷困境。6月3日,就在欧洲议会和英国地方选举前夕,英国卫生大臣帕特里夏·休伊特、儿童和青年事务大臣贝弗利·休斯、内政大臣史密斯以及布朗最亲密的盟友、内阁办公室部长汤姆·沃森相继提出辞职。一天之内4名部长辞职,工党的士气几近崩溃,布朗的威信遭到重创——他原本想要在周末进行内阁的洗牌的。《经济学人》分析说,“本来,受到丑闻影响的官员离任并不是新闻,但是这个特殊的时期(选举之前),以及所选择的方式,看起来目的都是为了让布朗先生更加头疼而已。要知道,布利尔斯女士在辞职的时候,还尖锐的拒绝对首相说一句好话。”

布朗处境的岌岌可危,遭遇了19年前和撒切尔夫人相似的困境——政要纷纷辞职挑战首相的威信。再加上可能会惨败的地方选举,布朗本来企图要重组内阁做最后的一搏,其中包括撤换财政大臣达林,将其调任内政大臣。但是,达林已表示不想异动,如果布朗坚持换人,他宁可退出内阁。一旦如此,布朗盟友再减一人,提前被逼退的机率也提高。所以,今天看来,这条道路已经被堵死。

一些英国下议院议员称,工党正面临着失败的局势,影子内阁外交大臣威廉·休格说,现在的政府已经成了“政治行尸”。保守党领袖卡梅伦表示,英国政府现在正变成国际社会的笑柄。这次“辞职潮”进一步削弱了布朗的威信,令工党在欧洲及地方选举前夕大伤元气,舆论认为工党可能会在选举中惨败。

在国会质询时间,在野两党痛批布朗领导无方导致政府无能。保守党党魁卡梅伦再度要求立刻进行普选。对此,布朗表示:“我们每天都有工作,要完成处理经济衰退。如果我们听取其他政党的建议,我们就不会采取行动将银行国有化,也不会处理小企业面对的问题,也不会处理民众面对的失业问题。当下需要的政府是每天采取行动的。”

虽然如此,在上个月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保守党的支持率已经领先工党20多个百分点。而近日的民调显示,工党已经跌倒了支持率的最低点。从去年开始,布朗的大部分政治窘境就源自经济危机。英国正在面临不断加速恶化的通货膨胀,不断贬值的英镑,巨变的银行业,以及不断下降的房价。而不断增加的失业率和经济不景气,只是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是是:人们对一个已经执政十数年的政党感到厌倦了。很可能,选民们会以当地及欧洲选举作为一种很简单的对政府进行惩罚的方式。分析家们曾经把布朗和倒霉的梅杰相提并论。后者作为保守党首相,在1997年的时候生生被工党的胜利剥夺了位置。

造成今天问题的一部分原因还包括——不满的工党议员们此前想要把他拉下马的几次尝试都失败了。2007年,布朗先生在接过布莱尔的权杖时,没有做过任何的选举测试,在普选及党内都没有。他的幸运星日益暗淡,而几乎没有人认为他能够带领工党获得第四次的大选胜利。但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巩固了他的位置:他在布莱尔先生之下十数年的作为大臣的经历,让很多人相信——在经济困难时期,他将成为一个坚强的领导。

此外,本网英国特约记者吕品还为撰文分析:英国公众对议员津贴丑闻的剧烈反应,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英国民众认为是目前的政治领导阶层把英国从繁荣带向了经济危机。这种愤怒情绪积郁已久,议员津贴丑闻不过是导火索而已。布朗的身份十分尴尬,他做了十年的财政大臣,是英国经济政策的掌舵人,不能说经济危机“与我无关”,同时他的首相职位,是从前首相布莱尔手中接过来的,是通过“加冕”而不是大选获得,缺少民意基础。对于英国公众来说,银行家走人了,政客们却还是原班人马。他们的不满,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上:一班把英国带向经济危机的人,能放心让他们带领国家走出经济危机吗?

布朗先生或许依然能够在位数月。其他能够取代他的人的可能性,依然渺茫。看起来没有多少人已经做好准备接替布朗先生的职位。即便如此,布朗先生如果想扭转乾坤的话,他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