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生活方式 > 艺术 >
孤独的美术馆后街
导语:这片工业和艺术相交融的老厂区成为了美术馆后街艺术繁华之地了吗?

 

冯娟/文 “你是一间美术馆,你的脸谁来看,你都不能管。随便我左顾右盼,不耐烦,我也要看……”很久以前喜欢王菲的这首歌《你喜欢不如我喜欢》,到了后来已经很少听王菲歌的现在,只要逛起和美术馆相关的地方,心里还是会浮起这首歌的调调。

周六天空零星飘着小雨的下午,拜访了位于美术馆后街77号的北京胶印厂,来之前在一些媒体报道中看到,这座建于1954年的老厂在2007年左右立志要将老厂区打造成“印刷创意工厂”和“后街美术与设计创意产业园”,并且和751工业厂区(DEPARK时尚广场)完全当房东将厂房出租的策略不同的是,这片老厂区仍会保留自己的部分工业遗迹,同时让画家画室、建筑、平面、灯光设计工作室入驻进来。他们还计划利用闲置的旧厂房,建立一个近800平方米的中小型美术馆,用于帮助有潜力的年轻画家展示作品,还将建立更多的设计区、美术区、“画家梦工场”、展览、拍卖、学术交流、艺术培训等多功能大厅。

三年了,这片工业和艺术相交融的老厂区是否已经如当初设计的那样已然成为美术馆后街一个艺术繁华之地了呢?

沿着美术馆后街的林荫大道由北向南一路行来直到街角尽头,俨然看到不远处一个彩色烟囱宛如一个艺术标杆般高高矗立在一堆白色老厂房中间,让人不禁想立刻走进这一堆白色老厂房中间,找寻各式艺术给人带来的惊喜。

厂房的入口处是XXX印刷厂的大幅匾头,左手边的墙头上挂满了和印刷厂相关的字牌,这让人心中暗暗有些纳闷。难道艺术在这里面如此的低调?作为一个美术与设计创意的集合地处所,竟不在大门处设立任何的标识,而是更多渲染了这里保留的工业遗迹。

从入口处一眼望进去,几乎就能看到这个厂区的尽头。三栋厂房式的建筑紧紧的挨在一起,只在其中两栋厂房中间有一条宽不到2米的胡同通向更深处挨的更紧密的厂房。中间一栋门头内处上挂着一个外国设计公司的小门牌。其他处再难寻觅画廊的踪迹。

拍摄照片的空档,偶尔见着几个人三三俩俩的进出厂房,和798艺术区熙熙攘攘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听门房的人讲:这里的画廊、艺术空间早些年有个几家,如今搬出去已经有1年多的时间了。剩下的是北京胶印厂与北人印刷机械股份公司2001年合办的公司和一两家外国灯光设计和建筑设计公司在这里办公。问及画廊都搬到哪去了,门房的人也说不上来,只说都搬到外面去了。

失望之余走出了胶印厂,仅仅在门口处看到有一家紧锁卷帘门的画廊,画廊旁就是散落着老北京民居的亮果厂胡同,胡同里居民正在白色厂房墙角下玩着社区健身器械。

再次抬头看看天空,朝天彩色大烟囱旗帜般屹立在那里,那是一种人们最初对艺术集合地美好的向往。它左眺故宫、紧邻老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南依艺术圣地中国美术馆、首都人艺剧场;国际最繁华街道王府井沿路南伸;周边以四合院为代表的老北京民居散布座落……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