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冲/文 13秒15、亚军,这两个指标对于刘翔来说都足够能够证明他的复活了。更何况冠军成绩和他一样,只是有效部位比刘翔更多触线而已,这可能跟刘翔一年多来缺席比赛造成的陌生感有关,否则他那习惯的“挺胸”撞线不至于落在别人后面。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亚军的效果更好。如果刘翔复出即问鼎冠军,一时间媒体对待刘翔的期望又将重回顶点,这反而会把他压垮,就像北京奥运会那样。现在的亚军,13秒15的成绩,既让外界保持对刘翔重新崛起的期待,又不会给予太大压力,刘翔一年多来背负的“逃兵”压力终于可以缓解了。可以说,从这一天起,刘翔晚上可以安心睡觉了。
受伤、手术、养伤、复出,一年多来,刘翔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有了这个亚军,尽管这个比赛水平不高,但终归是黄金联赛,刘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强烈大小而决定自己的未来了——他如果感觉自己还有竞争力,还有实力,还有继续前进的动力,他可以继续留在跑道上奋斗,期待在下届世锦赛甚至伦敦奥运会上缔造一出英雄复出的好戏;他如果感觉自己累了,实力无法再提高了,不想继续跑了,他再象征性的跑几次比赛后,可以踏实退役了。
但吸取北京奥运会的教训,无论刘翔未来选择哪一条路,都一定要记住,作为一名备受瞩目的公众人物,一定要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畅通。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又会有人产生被“耍”的感觉——对你寄予厚望,却不知道你的情况到底如何!
值得肯定的是,刘翔正逐渐懂得公众人物在从公众效应中——因为得到观众的喜欢,而赢得广告合约——获得商业价值,就有义务对公众公开自己的信息这个道理。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那位老面孔的喉舌媒体知名记者又像北京奥运会前向公众公布刘翔跑出令人咋舌的12秒80一样,这一次,这位“美女记者”再一次号称刘翔在训练中跑出了12秒80。只是这一次和北京奥运会不同的是,刘翔没有沉默,也没有回避,而是以一种调侃的方式否认道:“还不如说14秒80呢!”
也许刘翔的确具备12秒80的实力,但是刘翔这一次懂得了低调。与其调足公众胃口,最终却不能实现,还不如先低调做事,后高调做人。毕竟比赛这东西取决于临场发挥,受制于身体伤病,而不是像数学计算那么准确无误。雅典奥运会时的低调反而为他赢得了一切——当时无人能够预测刘翔会历史性夺冠,国内甚至都没有媒体派记者前往110米栏比赛地,当刘翔夺冠后,他自己在终点到处找中国记者,中央台才随即派人赶过去。
而北京奥运会的情形就不一样了,作为卫冕冠军、又在世锦赛上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大满贯,刘翔在公众心中被宣传成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殊不知,这项运动原本的胜负就在百分之一秒之差,谁敢言必胜?更何况那位古巴的小将罗伯斯还在北京奥运会前打破了刘翔的世界纪录。
刘翔的信息公开还表现在,向媒体公布是否参加世锦赛、全运会以及这次黄金联赛。虽说还不像外国的职业做法主动召开发布会公布详情,是在媒体的追问下回答的,但这已经是一种进步。
只是为了这点进步,刘翔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任何时候谈论那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会提到那美轮美奂的开幕式,会提到菲尔普斯的8金神话,会提到博尔特的鸟巢闪电,也会提到作为中国偶像的刘翔的退赛。
我们希望,以后刘翔的情况不用让人猜,既然老百姓现在还愿意猜测你,则是因为喜欢你,这是对你的支持,你应该以透明公开的信息回报公众的支持和喜爱。
我们希望,以后刘翔的情况不用通过所谓喉舌媒体来公布,其为了“新闻性”而公布的甚至是不真实的信息,反而害了你。
我们希望,以后刘翔的情况很客观、真实。不用给人一种怕输而隐瞒信息的现象,那样不仅不能稳住赞助商,反而会因为伤害了公众的感情而吓走赞助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