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贸易保护的三宗罪
导语:按照重复博弈的理论,有限的惩罚无法遏制违约,所以美欧的贸易保护会接二连三的发生。

读者 糜韩杰

2009年11月3日

编辑:

近期美欧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频频发生,9月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10月初欧盟决定对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关税,最近美国商务部又初步裁定对中国钢产品实施惩罚性关税。为何在明知国际贸易能够为贸易国双方均带来好处的情况下,美欧依然拿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砸向中国?很多人将此归因于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是回想在经济景气的时候,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也是时常可见,所以经济不景气只是表面现象,从经济学角度看究其根本导致贸易保护发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即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的矛盾。贸易保护带来的即期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关税和配额保住了被保护行业人员的工作,同时也使该行业的生产者获益。虽然从长远看,贸易保护鼓励了落后的产业,不利于国家经济未来的发展,但是就像凯恩斯说的,“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注重短期利益是人性的弱点,而且为了讨好选民,美欧的执政党往往会选择短期的经济策略,而忽视长期的经济策略。特别在经济危机时,失业问题给执政党极大的压力,这时寻找替罪羊通常是惯用的手段,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成了当然的替罪角色。

第二、显性利益和隐性利益的冲突。贸易保护由于针对性强,通常是基于某一具体行业,所以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危害往往较为隐蔽,不容易为人们所观察。首先,美欧被保护产品的高价削弱了其国内的购买力,减少了国内其他产品的销售。其次,美欧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将会削弱中国的购买力,减少中国对其的进口,进而影响其出口相关行业。最后,美欧进口行业的一些工作岗位也将会随之消失。比如轮胎特保案,据估计将使美国的轮胎进口商受损。但是很明显这些损失都是隐性的,而且很难确切计量,这就使得在注重司法举证的美欧,很难通过法律程序来反对贸易保护。

第三、囚徒困境。虽然从整体上看不是最优的,但是美欧对我国进行贸易保护却是其自身的优势策略,这就是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我们知道衡量一国经济的增长往往使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反映。假设A国代表美欧,B国代表中国,按照博弈论的分析,对A国来说,无论B国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A国都会选择贸易保护。因为如果B国是自由贸易,那么A国有两种选择,第一选择贸易保护, A国的进口减少,出口不受影响,净出口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第二选择自由贸易,那么A国的出口和进口都不变,国内生产总值也不变,显然贸易保护优于自由贸易。相反,如果B国是贸易保护,那么A国肯定选择贸易保护,因为这样出口和进口一同减少,国内生产总值至少可以保持不变。另外,即使博弈由单期扩展到更接近现实的多期,自由贸易的合作也不能持久,因为较之美欧出口多是高端产品,中国的出口通常是一般制成品,这样中国可进行贸易保护的范围就十分有限,难以在未来的博弈中一直对美欧的贸易保护进行报复,按照重复博弈的理论,有限的惩罚无法遏制违约,所以美欧的贸易保护会接二连三的发生。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