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钢:你觉得本届达沃斯论坛最主要的关注点是什么?
拉米:今年达沃斯论坛的主要关注点就是消除危机,如何更好地走出危机,并保证已经出现的复苏具有持续性,亚洲已经大范围显现复苏迹象,但欧洲和美国等地区还不是非常普遍。为了保持强劲的复苏,我建议保持贸易开放。去年我们经历了非常可怕的危机,人们估计贸易量将减少,而贸易量确实下降了。人们还估计贸易保护主义案件将增加,但事实并非如此。西方国家失业率明显上升,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的增大。我们虽然在预防贸易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这仍将是我们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保持并进一步促进贸易开放。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印尼等国家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会通过更广泛参与国际贸易来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
芮成钢:目前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是,我们许多很重要的交易伙伴都破产了,他们不再需要我们的产品或者服务,我们必须依靠内需,所以整体来讲贸易额将会减少。
拉米:你说得没错,中国政府也反复强调要拉动内需,适度减少储蓄,增加消费。但是贸易出口对于中国经济仍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因为中国的产品价格仍然很有竞争力,所以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如果这些产品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售价增加,也就意味着这些地区的消费者购买力会提升,所以中国产品出口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因此整体来讲,我们需要中国通过具有远见的智慧,并运用政治手段来尽可能维护海外市场的稳定。
芮成钢:我们再来谈谈国际贸易,我记得你说过,多哈贸易谈判已经完成了80%,剩余的20%进展情况如何?
拉米:我们差不多还处在同一阶段。去年一年来,我们在一些地方取得了技术性进展,但是我们必须突破最后的冲刺阶段,这就需要国际舞台上各个政治力量强有力的决心,如欧盟、美国、中国、巴西、印度等。这种政治决心是否存在,还是一个问号,我们也在积极准备在今年3月对此进行检验,到时我们将以一个全面的评估来回答这个问题,看看去年各国领导们所表达的在2010年完成多哈谈判的决心是否依然存在,这种决心在现阶段是否可以实现。我对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准确的答案。从技术层面讲,作为一个专家,我的答案是,在今年完成多哈谈判仍然是有可能的,但是从政治层面讲,问题的关键不握在我手里,而是握在参与谈判的政治家们手里。
芮成钢:我对今年年会的一个最直观的印象是,中国的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在本届会议上被高估和夸大了,中国在达沃斯论坛上经常会被低估或高估,现在中国似乎又进入了一个被严重高估的通道,对于中国力量的夸大,也会引发外界对于中国的过度期望。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拉米:是的,一些类似的主观看法的确存在,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很多政治家会把责任转嫁给其他国家,这种政治的老把戏已经被用了上百年了。但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中国正在崛起,中国的经济增速超过了其他很多国家,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程度也在加强,这些和其他任何变化一样,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震动。但中国不用因此而感到遗憾,而应该非常小心地去管理这些预期,这样中国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实一些不合理的预期的根源是其他国家自身的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其他国家也应该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需要为减少国内的贫困而努力。所以我的建议是,中国和其他国家都要更积极主动地了解对方行为产生的原因。所以这是一个管理预期的问题,这种管理能力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远见,而不是在危机时刻陷入容易被煽动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误区,这就会给世界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芮成钢:也就是说中国应该管理好世界对我们的预期,这样中国也就不会被要求承担原本不应该或者根本没有能力承担的责任了。
拉米:我想你说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对于世界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对于中国的预期也会越来越多,权威和责任是相伴而生的。当然,预期的程度,特别是对于在变革时期里管理能力的预期,是非常微妙的。但至少在国际贸易领域,对这种预期进行管理是完全可行的。我们有很多渠道来防止这样的预期演化成政治或者外交冲突。
芮成钢:你会如何总结WTO对于中国比较现实的预期?
拉米:中国加入WTO的目的之一就是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框架条约中受益,而享受这种权利的代价是中国必须开放自身的经济,而且实现中国经济管理制度的现代化。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成绩,我们要确保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还需要完成多哈谈判,需要给现有的国际公约增加更多衍生的内容,中国在谈判中也将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我相信中国的领导人为此已经做好了准备。
芮成钢:在达沃斯之前很多人说我们浪费了这次经济危机,因为很多原本应该改变的旧的秩序、机制并没有被改变。另一方面,也有人非常担心奥巴马政府对公平财政监管改革的攻击。在你看来2010年会发生些什么,看样子美国和欧盟已经就重组大型银行达成了一致。
拉米:这个问题不在WTO的职权范围之内,在国际体系中负责金融体系改制的主要是金融稳定委员会。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多地遇到的话题是,是否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以确保2008年的金融风暴不重演。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降低银行业的风险,然而银行的盈利也会因此而减少。从财务数字可以看出,银行的产权回报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在经济状况良好的时候,他们去冒更多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我们需要更多的监管,但是监管的程度也要适度,防止扼杀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起到的润滑作用。监管者可能会说,我们要限制这些银行业的“猛兽”,而银行家们也会说,如果我们被过度监管,我们就没有办法去正常运营,在这两者之间,我们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这既需要每一个国家对本国进行监管,同时也需要在国际范围进行协同监管,所以我们需要为这种协同监管导航,这样的话,如果有人企图寻找监管相对宽松的地区去开展业务,他们就不会得逞了。良性的国际金融流通将会使整个世界受益,特别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国外投资和金融监管。
芮成钢:最后我们来谈谈对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会复苏,但是经济增长率将会低于2003-2007年期间的水平。不知道WTO的判断和IMF的预期是否一致?
拉米:在这方面我们和IMF以及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世界经济走势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因为贸易就是供方与需方之间的资金流动。尽管贸易金融和贸易保护主义也会为全球贸易带来一些边际影响,但贸易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体的经济状况。就最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伴随着经济的复苏,贸易也在增长。我们对于2010年全球贸易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预期,我觉得应该会比2009年更好,但究竟好到什么程度我们还需要谨慎地去观察。我想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更谨慎,关注以及加强监管,我们毕竟还没有走出困境。
芮成钢:你对中国经济在今年的增长前景如何看待?
拉米:我想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应该会在8%至10%之间。我对于中国的贸易也比较乐观。中国的贸易数字需要得到正确的解读,因为很大一部分中国出口的产品是从国外进口原件在中国组装生产的,这一点需要很多西方的评论者认真考虑。中国的出口商品并非完全是中国制造的,这中间也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并不只体现在整体的贸易数字上,也体现在中国带来的附加值上,而这部分附加值在持续增长。在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能对未来有一个可靠的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