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生活方式 > 运动 >
世界杯就是一锅大杂烩
导语:在资讯爆炸、资本主宰、职业联赛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已找不到当年看球的乐趣。

记者 姜雷 终于,又要世界杯了,家电卖场吆喝着:买一台大液晶看球去;各式的酒店饭肆堆满了啤酒,烧烤、下酒菜随时伺候着;大眼贼、健翔们在镜头前喷着唾沫星子,在镜头后用唾沫星子数钱;广告商更是想尽幺蛾子,国窖1573也要祝世界杯圆满成功。

球迷们都出现了,每个人都要挑选一只心仪的球队为母队,或为帅哥,或为大牌。这一个月里,言必称西班牙,行必法兰西;这一个月里,嘴里要不念叨两声:c罗、梅西,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等到7月12日凌晨4点后,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又将等待下一个四年。曾经这样的等待就像初恋约会,忐忑又充满好奇和神秘,如今这样的等待就像在夜总会等待陪酒女郎,麻木中只剩下欲望的释放。

请原谅我用这样粗陋的比喻来打消大家对世界杯的期待。作为一个已经看了20年球,从1986年开始就每场不拉的看了6届世界杯的不老不小中球迷,我仍然期待着世界杯的到来,期待着高水平的比赛,期待着新星的诞生,期待着球星们的卓绝表现。

但我仍然要说,在资讯爆炸的网路时代,在资本主宰足球、职业联赛体系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已经找不到当年看球的乐趣,换言之,曾经被称为巨星摇篮、球王登基、球星盛宴的世界杯,无论是比赛本身的观赏性,赛会性质、甚至商业推广的效果上看,世界杯的效用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

资源不再稀缺

那些经典正在离我们远去,远看,有贝利17岁初夺冠到三次夺冠加冕球王,有贝肯鲍尔、克鲁伊夫双星对决,有马拉多纳一己之力打赢足球场上的马祖战争;近看,有巴乔忧郁的背影和贝贝托的摇篮曲,有欧文的雷霆一击和博客坎普的神来之笔;而最近的两届世界杯,留给我们更深印象的,是韩国在裁判帮助下历史性的“挺进”四强,还有重压之下齐达内的冲“头”一怒。

这些片段虽并不能说明世界杯就此没落。但现在每个周末随时可以观看到欧洲五大联赛;手中的遥控器在同时直播的3到4场高水平职业联赛中来回切换;曾经苦苦等待四年才能欣赏到的梅西与c罗的对抗,现在每个赛季至少你都能看上两回。这说明,曾经的经典不再是稀缺资源。

最近的欧洲冠军联赛,当国米遭遇切尔西,当巴萨遭遇阿森纳,掰着手指头数着场上球员的名字,几乎都是国家队的扛鼎之人或者未来之星。当国米和拜仁走入决赛场地,当伯纳乌全场爆满,当这些德国、阿根廷、荷兰国家队队员在场上为欧洲俱乐部最高荣誉搏杀,当全球几十家电视台同时直播,几十台转播机位细节到球员鞋子上刻着的名字,你敢说这样的比赛不能与世界杯决赛相媲美吗?

有些主观的说,近几年的欧冠决赛,包括伊斯坦布尔的惊天逆转,切尔西雨中的眼泪,巴萨行云流水般的进攻,无论是在技战术水平还是球员的配备上,都远远超过了世界杯比赛的精彩程度。

从球员的构成看,卡卡、c罗齐聚一队,更早的银河战舰,伊布、亨利、梅西共同帮衬,埃辛、德罗巴、兰帕德、切赫的琴瑟和谐;在博斯曼自由转会法案出台后,曾经的关公战秦琼早已经在俱乐部层面成为现实。由此也培养了一批忠实的俱乐部球迷,对于他们而言,联赛、冠军杯才是真正的饕餮,世界杯其实更像是一道开胃小菜。

就技战术层面上来说,俱乐部球会长期训练在一起,战术配合等默契度要高,国家队大赛短期集训默契度稍差,球员构成上,那些顶级俱乐部的优秀球员能力远远高于某些国家队水平,巴萨对决巴西,切尔西对阵英格兰,胜负难料。

制度之殇 

职业足球世界中,只有两种基本的比赛体系,联赛制和赛会制。联赛和世界杯这种杯赛最大的区别在于比赛周期。联赛的优点就是通过漫长的赛季,以及和全部对手对决两次最大限度杜绝偶然性对最终结果的决定性影响,以筛选出最稳定的强者,联赛为王,追求的是长远的得失,不纠结单场的胜败。

世界杯这种杯赛的优点就是通过短促的比赛周期,密集的比赛强度,以追求不败的目的,角逐最后的霸主,杯赛为王,追求的是不败,若非提前晋级的情况,必须寸土必争。致命的弱点就是时间太短,交锋对手的覆盖率太低,偶然性太大。

随着欧洲各国联赛从最初的无序、低效到如今资本介入后的商业运作、球星云集、赞助商巨资投入。使得比赛精彩程度、赛程安排合理性、细枝末节到比赛球员表情捕捉,都要远远超过四年一次的世界杯。

普拉蒂尼上任后,大力推广的欧洲冠军联赛,更是拉大了这样的差距,主客场制的赛制,混合了联赛制和赛会制的优点,集中了全球最优秀的球员,相比于06年世界杯意大利对阵乌克兰的八强比赛,今年的欧冠八强阿森纳对阵巴塞的比赛,你是愿意看啊,愿意看啊,还是愿意看啊?


 

不仅仅如此,世界杯从最初的16强扩充到24强到如今的32强,为了照顾全球人民的“感情”,那些亚洲,中北美洲的鱼腩队伍,也都有了世界杯小组游的机会。深夜2点,你会起来看一场瑞士对阵洪都拉斯的比赛吗?

央视评论员张斌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一个较为严肃同时又几乎暂时无解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世界足球的最高潮是否要进入到职业足球创造的时代,国家队时代正在谢幕?

球员之殇

不仅仅如此,职业球员的高额收入,奖金都是由俱乐部、赞助商来提供,我并不怀疑每一位参加世界杯球员的爱国热情,但收入钱财,替人消灾的埃托奥,梅西们,在辛辛苦苦打拼了整整一个赛季,在达到近百场高强度、高对抗的联赛、冠军杯之后,他们还有多少体能、精神去为国家队打拼,这些都会划上大大的问号。

漫长赛季的压榨使得球员精神、体力都几乎都已经达到极限。2002年的齐达内,2006年的小罗,在赛季中表现是如此神勇,带队分别取得当年欧冠冠军。但在随后的世界杯上,两人所在国家队表现都让人大跌眼镜。最近传来的消息是,不断有大牌球员因伤退出国家队,曼联中后费迪南德退出,切尔西水牛埃辛无缘,德罗巴热身赛手臂骨折,小飞侠罗本伤势成疑。

就在写这篇随感的时候,电视上在预测着2010世界杯十大成名新星,从第十名的厄齐尔到第一名的伊瓜因,这些20出头的球员们早已经在各自的俱乐部出人头地,世界杯不再是他们初露锋芒的地方。高度发达的资讯、密集的联赛,让这些清廉才俊早已经在网络视频、进球集锦中为球迷们熟知,在世界杯上,我们不会再有对神童欧文横空出世的惊叹,也不会再对德尼尔森的单车技巧而感慨。

如今的巴萨球迷已经把梅西视为球王,皇马球迷更是把c罗当作救星,世界杯也不再是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的舞台。他们不用担心,世界杯比赛的成绩不佳会影响他们在俱乐部的前程和钱程。赞助商们更看好的是球员在联赛和冠军杯的表现。

似乎已经把世界杯写的一钱不值,但事实也并非如此。至少世界杯以国别为单位参赛,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一种爱国热情,当然,咱们中国球迷除外。世界杯的另一个功效是扫盲,一个月时间里,会让不少连越位都不懂的女孩们,因为贝克汉姆和巴乔的出现,从此深深爱上这项运动。

有人说,冠军杯是双休日,世界杯是春节长假,我觉得这个比喻不错,春节长假就是要全家聚齐,共同庆祝。四年的等待让人们还是有望穿秋水的期待,就像每年的春晚,虽然大家对最后的结果并没有更多期望,但过年总是要围炉看,还要参加我最喜欢的节目评选。

并不是春晚的错,也不是世界杯的错,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错。天天吃鱼翅,还不跟吃粉丝一个味道。

6月9日将推出南非世界杯专题,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