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刃》主创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
经济观察报 杨婷婷/文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来自好莱坞的面孔频繁地出现在北京各个角落。都市新闻里到处是振奋人心的描写,中国仿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没人能逃出强大的磁力。然而事后总结起来,终会发现,或许有些注定只会是匆匆过客。
文化or市场?
好莱坞制片公司 (以下简称HMW)总裁JohnStuartRobison在中国的日程很紧,作为即将开拍的中美合拍电影《双刃》的美方投资人,John带着他的团队考察了杭州、横店等许多外景地。根据中方出品人盛博宇的介绍,杭州将作为这部电影的外景城市。
说回来杭州已经不是第一次尝到在电影中“出镜”所带来的甜头,在冯小刚2008年底贺岁大片 《非诚勿扰》拍摄的外景地“西溪湿地”已经成为游客最想到达的杭州景点之一,此次好莱坞们在杭州的一切安排,皆由当地政府一手操办,显然他们希望将杭州塑造为一个除北京、上海、西安外的又一个中国城市符号。
《双刃》近日在北京对外公布的美方制作阵容,不可谓不强大。曾担任《拯救大兵瑞恩》、《2012》的好莱坞制片人MarkGordon承诺担任本片制片,而拍摄了《木乃伊3》的导演RobCashulin将作为本片的总导演,007最受欢迎的扮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则是本片男一号。
但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访问,中方迄今为止仍未向媒体宣布中方参演演员名单。此前传闻曾说李连杰、成龙有望出演该片,新闻发布会当天仍未有一人现身。目前唯一能确定的只有曾执导过《小城之春》导演张志任职中方导演。
中方执行制片人私下对本报记者透露,这次合拍电影可能是中美合拍史上第一次双方投资比例相当的影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称目前双方确定的投资金额将超过4亿人民币,倘若报道属实,堪称目前中国影史上最贵的影片。
HMW公司总裁John已经到中国超过20次,他开玩笑说自己已蜕变成一张长着西方面孔的“中国人”。他热衷于发掘那些未被广大世人知晓的动人故事,在他看来,有些中国故事没有被世人了解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情。而在口味挑剔的美国观众眼前,异域背景的商业片向来都十分吃香,John承认,“中国电影市场十分强劲”,对于一个制片公司来说,没人愿意放弃可能获得的高额回报。
导演RobCashulin不是第一次拍摄跟中国题材有关的电影,自从1991年第一次来过中国后,Rob共拍摄了 《李小龙传》、《消逝的太阳》、《木乃伊3》三部关于中国的电影,其中《木乃伊3》尽管获得票房上的成功,却在中国得到了“烂片”的称号。为了保证这部影片更为“中国”,中国出品方借鉴了《木乃伊3》全部为外国编剧的经验,邀请曾写过多部警匪剧的一名中国编剧,把好故事的第一道关。
事实上,如何将故事讲述得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又能适应北美观众的口味,对主创们来说都是艰巨的挑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过去这些年,只有中国导演李安能对此驾轻就熟,巧妙地照顾到两路观众。在过去的中美合拍片里,耗资巨大的《功夫之王》里,孙悟空故事的异样解读让中国观众大感不解,而至于最近上映的《功夫梦》,如果威尔·史密斯的儿子没有加盟,很难说片子的效果是不是会大打折扣。
技术无法战胜内容
传奇影业公司总裁 WilliamFrederickFay并未投资本片,此次中国之行只是一趟探路之旅。作为精明的投资人,他知道中国古装功夫片基本已经失去了在北美的市场,William并不一味热衷于像《独立日》这样的大型投资,去年的挑中的小成本电影《宿醉》,意外地当了几周北美票房的冠军,故事的巧妙是吸引Willam投资最重要的原因。
3DCHINA论坛上话题包含了3D的投资、3D技术的发展等多项话题,论坛结束第一天的最后一个议题为“3D时代下的电影内容”。
MichaelPeyser带着他的3D电影U2加入了这场讨论,使用3D技术拍摄一场音乐会算是一个不小的尝试。MichaelPeyser说即使作为一个纪录片,U2也很认真地讲述了一个故事。
事实上3D技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存在,只不过直到《阿凡达》的横空出世才引起了一场大的技术讨论。在好莱坞著名制片人AndreMorgan眼里,3D不过是一种更好的拍摄机器,如果电影现在全部使用3D进行拍摄,那就要求导演和演员做出最好的电影,不能让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花了一百多块钱,结果还是看到了一部平庸之作。“我现在最担心所有人都跑去拍3D,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研究如何更好地使用3D。”
中国传媒大学赵宁宇教授在此后的发言能够为Morgan的意见提供支持,半年来他一直在跟踪《阿凡达》上映后的有关新闻。《阿凡达》虽然取得了超高的票房,但这也是一部全世界超过40家顶尖科技公司打造出的特效作品,同时,除去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阿凡达》的利润并不像想象中一样可观。真正使其赚钱的,并不是来自于影片本身,更多的是技术和器材的运用。而《阿凡达》之后上半年电影市场,3D影片虽不在少数,却没有人能再复制卡梅隆的辉煌。无论是蒂姆·波顿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还是《诸神之战》,这些3D电影都因为内容创作上的硬伤被观众诟病。
同时,尽管电影经历了由黑白向彩色、无声向有声的伟大进步,但3D到2D,却有着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必须佩戴3D眼镜才可观看影片,而许多人戴久了3D眼镜会头晕。这也注定未来电影的主体不会是3D电影,更不可能是《阿凡达》这样的超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