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以来,国内再次掀起了一股电影投资热潮,银行、投资机构、个人资本争相投资影视产业。融资渠道的拓宽,令本土影视公司也纷纷加速资本运作,力图打造“全产业链”。
热潮之下必有隐忧。伴随一片大好的形势,本土民营影视公司同样面临着种种挑战。如何把握好“天赐良机”做大做强?这是目前国内电影产业人士共同思考的问题。09年华谊兄弟上市之后,迅速在影院建设、手机游戏等方面有所动作。保利博纳、光线传媒等一些民营企业也纷纷摩拳擦掌,筹备上市融资。随着细致扎实的准备,国内几大影视公司的上市筹备陆续进入关键期。
很显然,政策引导下的投资热潮,为民营影视公司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1、解决民营影视企业资金短缺的瓶颈
一直以来,市场不规范、行业发展空白等原因造成我国影视制作融资十分困难。据调查显示,我国影视企业的融资来源大约有90%是自有资金、7%为政府投入,而只有2%来自于社会资金投入。
自从主管部门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民营影视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迅速拓宽。银行贷款、风投、上市发行股票等多种渠道并举,使得一部分有实力的民营影视公司快速发展壮大。逐渐发展起来的产业基金也为一些小的制作公司带来了融资的机会。
2、促进民营影视企业运营和管理规范化
过去,国内影视公司的管理及其不规范,就连一些大的影视公司通常也存在“拍脑袋”决策的现象。投融资渠道多了之后,各路的资金投入到了影视产业中,面对这些挑剔的投资者,民营影视公司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已经不能令人满意。市场的规律要求制作人不单要去思考如何拍摄更多优秀的电影,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去高效地运作公司。如果说过去的民营影视公司像一个个的传统“小作坊”,那么现如今投资热潮之下的本土民营影视公司,更像是在酝酿一场系统理性的工程建设。
3、加速本土影视产业和市场升级
过去的融资瓶颈,使得本土影视公司业务单一,盈利重点全放在票房上。融资问题解决后,除了传统的电影制作和发行,民营影视公司纷纷向上游或下游整合。除此之外,影视公司也在尝试提升产品内容,除了冯小刚的作品,华谊兄弟今年还制作发行了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并准备推出系列电影。产业升级必将使影视企业在市场运作中更加有效地规避风险,也将协同带来市场的升级,近期二、三线城市的影院建设热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影院增加、票价降低使得影院消费普及化,进而增加票房收入。
面对最佳的发展机遇,我们已经看到,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等民营影视公司的快速扩张。在顺利发展和扩张的同时,民营影视公司还需要时时审视竞争对手。毕竟,国外影视巨头的盈利模式让我们惊叹,那就是产业链高度整合,衍生产品发达,一个《哈利波特》就带动了那么多的衍生产品销售。而国内影视业,我们看到的仍然是高营销成本之下为票房收入而苦苦造势,这更像是一场赌博。如何有节奏地改变这种局面?
1、电影产品“质”与“量”同步增长
09年是国产电影收获的一年,国内票房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分析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辉煌之下暗藏的隐忧:09年国内总共五百多部影片的制作数量,但是国内票房成绩却基本上由12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占据,票房结构问题严重。造成国产影片票房结构失调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国产电影整体质量不高,跟风扎堆现象严重,一部谍战火了,一堆谍战就出来了。近几年来,出于取悦观众以争取票房的目的,影视公司纷纷花重金打造大片争取消费者。然而,扎堆大片的结果是大片泛滥,过于倚重明星和导演,最终致使高成本之下,消费者的口碑却未见实质的提升。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本土电影,首先要从质量上下功夫。影视公司除了合理定位,作出本身的特色之外,未来必须从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丰富产品,同时逐渐降低对单个导演和明星的依赖,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增加产品丰富性。除了满足本土消费者影视需求之外,本土影视公司还需要加强与海外的合作,利用中国的丰富元素,通过明确的定位和设计,提升本土电影的国际口味,而不是仅靠武侠片取悦海外观众。
2、产业链整合以改善赢利模式
国产电影要获得良性发展,就不仅只是通过影院创造效益,一定要通过电视?音像、衍生产品等创造一个更长的产业链?电影只是火车头,它要带动一整列火车?需要说明的是,产业链整合不等于是从制作简单地延伸到发行,或者从发行简单地延伸到
影院建设,产业链整合的最终结果是要形成规模经济,同时创造新的赢利模式。只有盈利模式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喜洋洋与灰太郎》向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本土借鉴意义。
3、强化整合营销能力
好莱坞电影成功在全世界扩张得益于贯彻始终的“行销大于影片”的发型理念,其每部电影的发行策划、执行,往往是由专业机构来负责的。目前,中国尚没有专业机构来搜集、研究和提供国内电影消费者的观影频次、年龄结构和口味偏好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为电影制片业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用于策划影片内容,更准确地制定营销宣传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本土影视公司应自力更生,主动放下卖方市场的架子,从制作之初就进行完善的市场调研和市场测试,充分了解观众口味,从而推出符合需求的电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