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星光
2011年2月28日
:
新闻背景:日本政府2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媒体当天报道指出,最新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相信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中国,认为是美国的只有30%多。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次超越不同寻常,自明治维新以降,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可谓亦师亦敌。
中国知识分子痛心于自己国家的种种弊端时,总是想到一衣带水的邻国从更为落后,更为贫乏的起点出发,成为亚洲第一强国的惊人历程。
这次超越,从国家实力上来讲,趋势上两国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中国的话语权和争端时的筹码也会越来越大。但同时,人均GDP为日本的1/10这一不争事实敲响了国富民穷的警钟,指明了下一步体制改革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任务。
正是基于国家总体势力正在登上巅峰,赶美指日可待,但人均资产较低,民众消费能力差这个现实,GDP是否仍事宜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衡量政绩的标准必须要重新考虑。
以环境换GDP,以和谐换GDP,以短视换GDP,成绩并不能掩盖这些盲目的进步。速度慢一些,民生好一些,十二五计划正在关注的问题必须既要落实在政策中也要落实在指标上。
如果一方面要求官员是些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而另一方“铁公基”拉动政府消费和GDP仍是官员提高政绩的捷径,则改革之路仍将见效甚缓。
对外我们当然不要出头,不要争当第二,避免部分西方国家只顾自己的战略利益而不顾中国的现实情况给我们加码,可从另一方面,积极地争取开始适应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的角色,建设长期可持续的和谐社会,才是GDP后面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