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生活方式 > 旅行 >
大建旁村记
导语:旅行背包客们的“世外桃源”,就只能以村民的原地不动和固守贫困来实现吗?

摄影:李黎

李黎/文 不到洱源双廊镇的大建旁村之前,并不知道洱海有野洱海和“传统官方景区”洱海的区别。也并不知道在洱海边,有一大片区域其实是不适合人类世代耕种生存的。在这片野洱海一畔,景色依然美,却多是荒石荒山,缺乏作物生存的条件,所以大多数白族人祖辈都选择生存在洱海的一侧,而另一侧,人烟稀少,多是荒“海”。

在结束了双廊大建旁村的几日旅居后,忽然在网络上看见 “双廊告急”的说法。留恋大建旁村淳朴美景的旅友们,获悉大建旁村从村口那棵大树开始,已经开始高效率的盖楼运动,今年江尾至双廊环湖路建设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旅友们预计;不出意外,今年内必通,而且云南某房地产集团已经在双廊圈地,下半年就要大干一场……

这样的声音,似乎早已经屡见不鲜。总是能听见某某自然旅游景区面临“沦陷”的文字。而那些实际情况中,的确有不少开发因为盲目过度而导致原生态景区的自然之美被毁于一旦。但是,依然也不少村落因为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吸引了更多的背包客,从而使当地的贫困局面得到相当改善。从很多旅行者的观点是,我们似乎更应该保护景区原始村落的原生状态,而不应该由于旅游业发展的商业化、市场化的操作在这些村落进行任何改革。

而在这些村落中,真的任何改革都是破坏吗?

前些时日因为上海复兴路老教堂是否会在城建运动中消失一事,采访过一些专家和关注城建运动的人士。犹记得关注了十几年城建话题的欧宁在极力倡导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依然说,他并不赞成那些完全以旧守旧,过分以保护“旧态”而忽视原住民民生状态的做派。

是的,那些“以旧守旧派”的眼睛,有没有见过村落中断墙残垣上随处可见的扶贫标语?


摄影:李黎

目前国内许多面向农村社区的自然环保项目,多数是非常重视与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其实可以并不矛盾,所要注意的,只是避免无视村落宝贵的自然资源而进行盲目性的无个性无针对性的开发。

听闻曾有一位国外的扶贫专家到中国来,某地政府带着这位专家到一个经济落后的贫困村参观。谁知这位专家在参观完了这个贫困村子后说了句令大家意想不到的话:“这里的环境和环境已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和福气,如果当地人可以知足地生活着,也没有什么不幸福的感觉,这样的地方是该称为贫困还是富裕,似乎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但在贫穷意味着教育可能丧失必得落后的中国国情下,过客之人眼里“知足的幸福”背后,常常藏着贫困村落村民不为人说的困窘和极端的落后。无论是贫瘠的教育,还是艰苦的医疗,居住条件,这些却往往被那些 “原生态极端保护派”们所忽视,因为没有一个过客,愿意以自身去承受那些现实。

谁愿意甘守贫穷和愚昧?

旅行背包客们的“世外桃源”,就只能以村民的原地不动和固守贫困来实现吗?

大建旁村的邻村,即是有青庐等景点的玉几岛,比起双廊的大建旁村相对富饶许多。而我却更愿意住在相对闭塞的大建旁村。并没有人想指责那些“顽固派”们的初衷,尤其当你身在村落深处望得见洱海的房间里。一打开木头后门就能通向宽阔的木质后阳台,房间左边是童话般的鸡圈和工具房,早晨被公鸡打鸣叫醒。尤其是夜深人静的大建旁,临睡前在看得到听得见洱海拍浪的房间看着外面暮色四合,是无比奇妙的时光,因为再也没有比渐渐消退、渐渐黯淡的颜色看上去更美丽的了,浓黑的浪潮无声无息地击向四壁,把整个村落载入深沉的暗夜……

而正是因为热爱这里,在拉着行李箱离开大建旁村时,路过那些木门后的人家,告别村口那棵大树,更是从心底希望这里的旅游经济可以发展起来。因为一个人的“世外桃源”,不应该凝固于村落中断墙上随处可见的扶贫标语,也不应该只在过客无谓的感伤中,对这些标语背后的艰辛视而不见。

TIPS:
云南洱源双廊镇已顺利实施了石块、青山、五星、大建四个村的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程,通 过大建旁村扶贫开发项目,已基本完成“866”项目全部工程,入村道路、村内巷道、农民住房、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个村落正在抓住自身的自然景色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正在进行建立生态文化旅游村的申报工作。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