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棋 据路透消息,美国银行14日宣布已经与投资人达成协议,通过私人交易的形式出售约104亿中国建设银行H股。预计税后获益约为18亿美元。交易预计将于2011年11月完成,美国银行持有的建行H股比重将降至约1%。
这已是美国银行在年内第二次减持建行股份,就在今年8月底,美国银行为充实资本出售了约一半其所持的建行股份,筹得83亿美元。
2009年1月,美银首次减持建行,建行H股股价在消息出来当日跌8.76%。彼时次贷危机正在蔓延,美银以每股3.92港元的价格向机构投资者配售了56.2亿股建行股权,减持价格较市价4.45港元/股折让12%。
美银最大一笔减持发生在2009年5月,减持价格为4.2港元/股,折价幅度14.3%,套现73亿美元。
去年11月,建行A+H配股时,美银无力参与配股,将17.9亿股配股权转让给淡马锡。市场推测美银可能获利约7.3亿美元。
截止到上次减持,美银四次减持累计套现194亿美元(税前),尚余5%建行股份的市值约91.4亿美元。此外,美银在2005年至2010年间获得了不菲的股息收入,以每次派息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计算,美银因持有建行股份所获股息收入(税前)总计32.23亿美元。美银在建行的投资中收入总计317.6亿美元,减去其投入成本,美银获利共约196亿美元。
被减持的不仅仅是建行,包括中行、工行、农行、招行在内的多家中资银行近年来都被频频唱空。
最近高盛已先后三次减持工行股份,分别为:2009年6月高盛出售其所持工商银行股份的约20%,获利19.1亿美元。2010年9月高盛再次出售30.4亿股工商银行股票,占高盛所持工商银行剩余股份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高盛因此将22.5亿美元收入囊中。2011年11月,高盛以1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所持17.5亿股工商银行股票。
就在刚过去的10月份,农业银行H股先后遭受德银和摩根大通的减持。联交所的资料显示,德银于10月11日以每股平均价2.968元,减持农行(01288.HK)2.81亿股,涉资约8.35亿港元。而摩根大通则在10月20日,场内减持5041.52万股H股,每股平均价2.78元,涉套约1.4亿元。
近两年随着欧洲债务的发酵蔓延,中资银行的外资股东主营业绩遭受打击,更有甚者伤痕累累。为了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外资银行相继减持内银“扑水”应急,出售手中的金融资产,中资行无一例外都成了外资机构的提款机。
外资机构减持中资行一览表(21世纪网据公开资料整理) | |||||
银行 | 减持外资方 | 减持时间 | 减持数量 | 套现金额 | 获利金额 |
中国银行 | 淡马锡 | 2011年7月 | 约52亿股 | 约190亿港元 | 不详 |
中国银行 | 苏格兰皇家银行 | 2009年1月 | 约108亿股 | 184.68亿港元 | 2.21亿美元 |
中国银行 | 香港李嘉诚基金 | 2009年1月 | 约20亿股 | 不详 | 8.1亿美元 |
工商银行 | 未公开 | 2011年8月 | 6.38亿股 | 约37亿港元 | 不详 |
工商银行 | 摩根大通 | 2011年1月 | 1.25亿股 | 约7.52亿港元 | 不详 |
工商银行 | 高盛 | 2009年6月 | 30.4亿股 | 22.5亿美元 | 约14.27亿美元 |
工商银行 | 高盛 | 2010年9月 | 30.41亿股 | 约22.5亿美元 | 约17.75亿美元 |
工商银行 | 高盛 | 2011年11月 | 17.5亿股 | 约11亿美元 | 不详 |
建设银行 | 淡马锡 | 2011年7月 | 15亿股 | 约95亿港元 | 不详 |
农业银行 | 摩根大通 | 2011年10月 | 5024万股 | 约1.4亿港元 | 不详 |
农业银行 | 德银 | 2011年10月 | 2.81亿股 | 约8.36亿港元 | 不详 |
招商银行 | 摩根大通 | 2011年4月 | 3,156万股 | 6.63亿港元 | 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