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张妍/文 藤田和芳已经来中国二十多次了。他是日本守护大地协会的创始人,这家成立于1975年的社会企业,作为日本最著名的有机农产品供销组织之一,拥有2500个签约农户和超过7万名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者,无论在东京的高档商场三越百货,还是乡下老旧的居民区里,守护大地协会的瓜果蔬菜随处可见。
在一次次的中国之旅中,藤田希望他的经验能够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参考。这受到了热心人士的欢迎。由茅于轼、吴敬琏、汤敏等人创办的公益机构北京富平学校,将引进日本守护大地协会的有机农业经营模式,建立有技术支持和统一标准的农村合作组织,生产和销售绿色、无农药的有机农产品。
日本媒体将藤田的故事称为“一根萝卜开始的革命”,因为藤田曾说过,“光靠喊口号反对使用农药无济于事,要倡导和普及一种新的价值观,只有从小事做起,即便是只把一根没有施过农药的萝卜送到了消费者手中,都胜过空喊一百句大口号。”
“落后于时代的农业”
“这样的社会难道不奇怪吗?”年轻时的藤田曾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今天遭遇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曾经的日本有某些共同之处,工业社会的危险性正在悄然侵袭着人们的生活。在藤田的记忆里,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日本举国上下迎来了如过节般的浮华时代,各种各样的产品被陈列地摆在明亮而刺眼的大型商场里。‘落后于时代的农业’开始被迫转向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以粮食增产为目标,省劳力而高效的‘近代农业’。”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开始在传统农业中应用。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在出版社任职的藤田来到日本水户市走访。当地的农民跟他说,在田里洒完农药,经常感觉身体不舒服,所以他们发明了一种矿物质农耕法,也就是有机耕种。这些用矿物质做肥料种出的蔬菜味道很好,但是总有虫蛀,而城里人都喜欢齐整漂亮的蔬菜,所以他们的收成很难卖出好价钱。
热心的藤田想帮助他们打开销路,决定自己上街卖菜。一个周末,藤田开着一辆小卡车跑到东京大岛的居民区,他吆喝的口号不是“便宜呦”,而是“新鲜美味的蔬菜,没有农药呦!”日本的主妇果然识货,这些菜很快被一抢而空。藤田回忆说,当时很多人并不清楚不用农药代表什么,但这西红柿就是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吃到的味道。
1975年的8月,大约300名农民和消费者参加了“守护大地协会”的成立大会,协会的宗旨是以驱逐农药公害、稳定供应安全农产品为目标,联合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户,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食材。在藤田眼中,把一根没有施过农药的萝卜送到消费者手中,买这根萝卜的消费者花心思和时间去处理有虫洞的萝卜叶,清洗萝卜上的泥巴——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享乐花哨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人还是为了好吃才买”
第二年,藤田辞掉了工作,一心扑在守护大地协会的事业上,靠失业保险和妻子的工资来维持家用。1977年,他成立了大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独立的农产品流通部门,一些相熟的农户及消费者成为了公司的第一批股东。
他们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产销提携”,即今天在欧美流行的“社区支持农业”——消费者为寻找安全的食物,与农民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收益。在传统市场运作中被分割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被重新建立起来。
藤田把他们的蔬菜形容成“被虫子咬得像蕾丝花边的小青菜”,尤其是在协会成立初期,农产品的折损程度比较严重。于是,协会的配送人员总是会好脾气地向消费者解释,虫啃的痕迹是安全蔬菜的印记,虽然外面有虫眼,但里面很干净的;现在的番茄有点青,因为日照不是很充足,耐心多等两天就有红彤彤的番茄了。
藤田认为,要让消费者了解到,农作物是太阳、水和土地共同孕育出的生命,还包含了农民的辛勤劳作,与工厂流水线制作的商品是不一样的,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西红柿的生活方式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守护大地协会最忠诚的会员是日本的年轻家庭主妇,藤田经常邀请这些年轻漂亮的妈妈们到农村,鼓励农民说,“我们家就是吃你种的蔬菜啊,你千万不要放弃啊”。
“大部分消费者坚持购买我们的产品,还是因为东西好吃,”藤田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有机农业尽可能地用自然的方法呵护农作物,增强农作物的抵抗力,种出来的东西会更好吃,更像小时候吃到的滋味。”增强消费者这种感官意识的方法就是建立消费者与农户之间看得到的关系,“比如,消费者买了一根萝卜,买的也是一根萝卜的故事。我一定会让消费者知道这萝卜谁种的,告诉他种萝卜的人什么样子、家里几口人、都在做什么、种植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这对于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一种信赖便一点点建立起来,这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关系。”
“中国和日本没有太多不同”
藤田对于与富平学校的合作充满信心。他将农业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者,二是消费者。“农业就是这两个服务和被服务这两个角度构成。无论日本的农民还是中国的农民,都希望靠农业来生活,来吃饭,他们通过农产品获得收入来保证生活。尽管中日消费者的风俗文化有所差异,但是共同的最大诉求就是吃到安全的食品,”藤田说,“所以,我不认为日本与中国的情况有很大区别。”
富平学校校长沈东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谈到,希望从守护大地协会的模式中借鉴,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透明的生产关系。富平学校,即“让平民富裕起来”。作为一家非营利公益机构,它成立于2002年,由茅于轼、吴敬琏、汤敏、柳传志、林毅夫、资中筠等知名人士创立,旨在推动社会责任投资和公民社会发展,促进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此前已经开展了农村小额信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项目。
同时,守护大地协会的循序渐进的经验或许更加适合土地污染情况严重的中国。为了避免一下子改为有机耕种,而造成收成无法保证的情况,藤田会向有意愿种植有机农作物的农户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从第一年开始逐步减少农药的种类和使用剂量。同时他们会将这些处于转换期的农户使用农药的情况向消费者公开,让所有人可以了解让原先依赖农药化肥的农户实现完全的有机农耕是怎样的过程。
同时,基于36年的有机种植经验,守护大地协会拥有一个相对完备的农产品标准,并根据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每年发布新的版本。例如,为了减少使用除草剂,农户可以在卷心菜中间种植三叶草,既能固氮,也可以抑制杂草;如果用艾草制成喷洒物洒在柑橘上,不仅能抑制虫害,还可以让柑橘味道更好。藤田表示,这个标准将会与富平学校分享,同时根据中国的水土、环境和地理因素,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良。
“支持守护大地协会的消费者,既有富裕阶层,也有对环境和农业非常关注的普通人,他们家中或是有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或者有身体虚弱的病人,所以他们对安全食品非常关注,在这一点,中国和日本没有太多不同,”藤田说,“而我们更应该立刻去做的,便是抛开那些空洞的理念不谈,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去解决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守护大地协会的经验
价格
有机农业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价格会相对更为昂贵。如何避免有机食品成为少数富裕阶层才能享受的东西?藤田认为关键在于不知疲倦地宣传和引导消费者,消费群体扩大,价格才能控制在更为合理的水平。目前守护大地协会的有机食品价格大概高于一般产品1成至2成左右,成为大部分消费者可以消费得起的产品。
包装
在守护大地协会的物流中心,有两种包装的蔬菜。一种是带着泥土,几乎是刚刚采摘的原样;另一种则是经过清洗的,择拣得较为干净和漂亮。藤田解释说,带有泥土的蔬菜在清洗过程中会堵塞下水管道,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他们会推出包装精美的蔬菜,而土豆、胡萝卜这类农产品有泥土包裹会保存时间更长,出于保鲜和追求原汁原味,他们也会出售带着泥土芬芳的蔬菜水果。
宅配
协会的签约农民每家都有自己的冷藏设备,蔬菜要先放进冷藏室,然后再由冷藏车运到物流中心。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通过电话、传真或在线订购,36小时内送货上门。协会还建立了由热爱美食的女职员组成的“餐桌设计”部门,为消费者提供根据订货内容选定的烹饪菜谱,货品内容也从生鲜蔬菜发展到提供半成品、乳制品、果汁、酒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