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娟 在经济观察报2011年观察家年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改革发展院长迟福林提出一个观点,走向民富优先推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要做到这一转型,重要的是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使国民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内在的动力。
迟福林: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句话特别好,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重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这样一句话,我想我们今天保增长或者说未来一两年的保增长恐怕不会用4万亿投入到铁工基上。更多的投入在住房和教育医疗上。我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以民富优先来释放社会消费潜力。我的一个总的观点是,进入到现在一个新的阶段,应该说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正处在释放的重要历史时点或者是历史拐点。为什么?我讲三条。第一条,城市化正处于快速推进当中。我们知道,城市化或者是城市消费的主要载体,未来十年我想中国的城市化至少还有十到十五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到48%到60%左右,那么将释放中国巨大的消费能力。过去的30年,中国年均0.9%的城市化支撑了中国经济每年3个百分点。我看到麦肯锡公司的报告里有一句很好的话,他说,按照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中国的城市消费量在2008年到2025年这17年的增量就足以创造一个相当于2007年德国市场的总规模。第二,我们服务业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服务业只有43%,60%我们至少有17个百分点。未来17年左右,如果服务业提到15个百分点左右,意味着中国消费市场加快扩大的趋势。第三,按照中央总的部署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在未来九年实现,我想会十分有助于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预期。根据世界26个主要国家的历史数据,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服务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将提高0.2个百分点。
迟福林还认为,走向民富优先推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要优先助推中低收入群体成为消费主体。他举例,农民工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有助于释放2.3万亿农民工的消费需求,还能够拉动相关的投资。研究表明,每转移一个农民工大概需要10万元的投资。如果每年能有效地转移1000万农民工,由此带来的投资规模会超过1万亿。其次,从广大农民的消费水平来看,这是个巨大的消费空间。以2009年的数字计算。如果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60%,如果提高一倍的话,就是一个农民的消费相当于城里人的一半多一点的话,按照6.7亿农村人口测算,每年新增的消费规模就将达到3.6万亿。
迟福林:以民富优先来促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大家有不同的判断,有人说,消费主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人说不可能。我认为是有可能的。不但有可能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两步走。
十二五这五年我们能初步实现消费督导。最终消费力从49到55。第二,居民消费力从35提到45。我想收入分配改革能够出台,并且把消费力作为政府的约束性指标,十二五初步实现消费主导是有基础、有条件、有可能的。第二,未来十年以及到2020年中国有没有可能基本实现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格局。这个格局是什么?是我们最终消费率达到60%左右。居民消费率从现在的35%达到50%或者是55%。如果这样一个目标资本形成率降到40%以后,如果能实现这样的话,未来10年、20年中国实现保8的增长的目标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问题在于,按照中央政府提出得如何牢牢地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拉动消费需求作为我们的战略重点,并且加快推进以民富优先为重点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