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
职务:湖北省委书记
年龄:56岁
到任时间:2010年
主要政绩:湖北的经济一直处于一种高速发展的状态,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与央企的对接,尤其是与铁道部对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等。在湖北运筹“四基地一枢纽”的大格局,布局“两圈一带”。
2012年挑战:湖北热情高涨的投资需求拉动,正在面临融资压力。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程久龙 对于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来说,2011年交出了一份堪称优秀的“成绩单”。
尽管尚未经国家统计局最终审核,但来自湖北省“两会”的消息透露,2011年湖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8万亿元以上,增幅在13.5%左右。
此前的三个季度,湖北GDP增速均保持在14%以上——这样的速度,快于“十一五”平均水平,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七,中部六省之首。
与众多中部省份类似,湖北的GDP高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性需求拉动。来自湖北省统计局的数据预测,2011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1.29万亿元左右,增长28%。
在2011年底的湖北经济工作会议上,李鸿忠表示:“全国之稳不能一律稳,在全国稳中求进的大局中,有的地方要快一些,有的地方则稍缓些,这个大局中湖北扮演的角色就是竞进,这是湖北应该担当的责任。”
但在现实层面,湖北高速增长的GDP正在面临一轮新挑战。一方面,在湖北最重要的工业经济中,占比较大的汽车、钢铁工业,面临市场放缓的境况;而在另一方面,在湖北热情高涨的“大投资”背后,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融资渠道正在受压。
在2012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湖北省方面表示2012年湖北经济发展目标之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尽管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调,但依旧维持高位。
如何在宏观经济紧缩背景下,保持这个中部大省的高增长,显然是李鸿忠在2012年面临的全新挑战。
高位的GDP增速
从2011年全年的数据来看,去年湖北的大三产业均保持增长。湖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湖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849.91亿元、7622.18亿元和5006.33亿元,同比增长3.7%、18.5%和12.0%。“去年由于湖北遭遇历史性的干旱,我们一度预计农业可能出现下滑,但目前看来情况明显好于预期。”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杨海涛评价。数据显示,2011年湖北省粮食产量达到2388.52万吨,比上年度增加了72.72万吨,增长3.14%。
相比之下,工业则依旧是湖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湖北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增幅高出全国6.4个百分点,居中部第二、全国第七。
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湖北有八大行业进去“千亿元行业”量级,其中汽车、钢铁、食品、石化四个行业产业各将突破3000亿元。整个2011年,湖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望跨上8000亿元的历史高位。“湖北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对GDP的贡献占到一半以上。”杨海涛评价。目前,湖北三大产业的结构分别为13.6:49.5:36.9,其中第二产业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
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投资性需求依旧是2011年湖北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988.64亿元,增长高达30.9%。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湖北省新开工项目累计达到19947个,增长29.6%,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427个,增长39.6%。
“整个中部省份的经济增长,主要都是依靠投资拉动,而湖北在中部省份的投资规模位于前列。”杨海涛认为,一个经济如果良性循环,它的主要动力应该是来自消费,但是目前湖北省还做不到这一点。
“工业化”中期隐忧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湖北部分支柱工业却面临新一轮挑战。来自湖北省统计局2010年数据显示,在对湖北GDP主要贡献的工业经济中,仅汽车工业一项,就占据约1/4份额。
以东风系为依托,湖北汽车产业遍布武汉、十堰、襄阳,形成了从整车生产到汽车零部件配套,一套完整的汽车工业链。2010年,湖北省汽车工业总产值为3531.88亿元,同比增长50.1%——成为湖北历史上首个突破3000亿元产值大关的工业部类。杨海涛评价说:“如果从对工业的贡献率角度看,汽车工业应排在首位。”
步入2011年,汽车市场陡然遇冷。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汽车生产数量为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4%,销售了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45%——产销增速为13年来最低。
在此背景下,以汽车作为工业支柱产业的湖北,情况亦不乐观。来自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湖北省生产汽车174.29万辆,仅增长1.6%。“2011年湖北省汽车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值,已经由上一年度的23%下降到了12%。”杨海涛透露。
更令业界担忧的是,2012年的汽车市场并不会有明显改观。杨海涛介绍,不久前曾对湖北省汽车企业做过一次调研,业界普遍预计2012年汽车行业的总体销量不会有太大增长。
另一个考验来自钢铁工业。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钢铁工业对湖北GDP贡献率达6%,武汉、黄石、鄂州一带,钢铁工业的占比较大。“但受铁矿石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和产能过剩的影响,近年来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堪忧。”杨海涛分析。
最新消息显示,湖北最大的钢铁企业——武钢集团拟下调2012年全年经营计划:年销售额调至2300亿元,利润调至30亿元。与2011年超过35亿元的利润额相比,今年利润或出现负增长。
“汽车和钢铁两个产业,在湖北省工业经济中占比较大。如何克服这两个产业面临的市场苦难,将是2012年湖北经济‘保增长’面临的挑战。”杨海涛评价。
大投资背后的资金瓶颈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湖北热情高涨的投资需求拉动,正在面临融资压力。
来自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民间投资在湖北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上升到59.9%,但来自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投资,依旧占比高达34.6%。“由于在前期湖北省做了较好的项目布局,因此在争取国家4万亿投资中,湖北获得的份额还是比较大的。”杨海涛分析。
事实上,在国家4万亿投资大政的刺激,和地方投资冲动的双重作用下,近年来湖北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可谓快马加鞭。截至2011年底,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等六大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投融资平台。
但伴随着自去年上半年开始的国家信贷紧缩调控和中央政府清理地方投融资平台,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湖北地方投融资平台普遍遭遇资金困境。
以武汉城投为例,作为省会武汉的地方投融资平台,承载着武汉市内包括隧道、桥梁、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截至2011年9月底,武汉城投负债达779.33亿元,其负债率一直处于高位运转,武汉城投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97%、71.41%和76.05%。
来自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从指标看,公司整体偿债能力较弱,但作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主体,公司债务的偿还主要来自政府财力支持。”
伴随着国家宏观与调控和银行的信贷紧缩,武汉城投的筹资能力面临压力。从武汉城投披露的201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其银行借款约126亿元,相比较2010年同期281亿元的借款规模,下滑了55%。
无独有偶,另一个湖北省级融资平台——湖北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湖北联投”)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也遭遇了融资困境。
湖北联投官方网站披露:“今年(指2011年)以来,受制于宏观金融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融资平台监管政策逐步趋严,联投集团及出资企业一批已签订合同的银行贷款不能顺利落地,支撑集团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的传统融资路径难以为继。”本报记者获悉,受资金问题困扰,包括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等多个大型项目,一度停工。
曾从事湖北地方债务研究的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曹小武认为,尽管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信贷调控有所“松绑”,但目前湖北的地方债务问题依旧压力不减:“目前地方融资平台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十分有限。”
尽管面临资金困局,湖北大投资的步伐并未就此放缓。以武汉为例,“两会”期间,武汉市场唐良智提出,武汉工业倍增计划——即在未来五年,武汉市实现工业总产值翻番。
与此同时,近年来湖北政府大力拓展区域经济,包括发展鄂西城市圈、荆州“壮腰工程”等,以期培育武汉以外,更多的经济增长极。“区域经济的开拓是一个长远的布局,短期很难对GDP有明显贡献。”杨海涛分析。
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资金,将有着更大的需求。曹小武认为,相比较武汉省会城市的投融资能力,地、市区域的融资能力更弱:“尤其是县域一级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其面临的债务风险更大。”
而在湖北省“两会”期间,一位湖北高层领导曾表示,未来一段时间,资金问题将是湖北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