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媒体观点04.26:公安局长告网民诽谤
导语:南科大转正 公安局长告网民诽谤 景区涨价 蜜饯漂白剂

南科大转正

公众还关心正式获批建立的南科大,能否推进“去官化、去行政化”改革,这则取决于《南方科技大学章程》能否顺利通过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如果南科大在未来较长时间中不出台真正的章程,其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步伐将难以加快。

                                                                                                                ——《东方早报》

南科大当初高举教改大旗的冲劲会在多大程度上消退?新的改革动力源又在哪里?中国不缺大学,南科大能声名鹊起,全在于它的改革价值、探索勇气、创新追求。不继续改革,南科大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泯然众人矣”。

                                                                                                                ——《京华时报》

南科大终于被纳入现行的教育序列固然可喜,那么,“教授治学、学术自治”与现行的教育法规之间能兼容吗?从目前的情形看,教育部批复虽然没有回应这一热点,但其要求南科大遵守基本教育制度的说法,应该说也算一种委婉的回应。

                                                                                                                ——《中国青年报》

持续几年的建校拉锯只是象征意义的体制冲突,在未来的办学过程中,等待着南科大的是更多不那么“显见”的体制障碍与冲突。允许一个“脱轨”的大学运转,无论如何都是个拭目以待的尝试,但这并不是欢呼时刻的到来,真正惊心动魄的试验才小心翼翼地踏出第一步。

                                                                                                                ——《长江日报》

公安局长告网民诽谤

政府官员具有双重身份:公与私,因而就有双重行为。本案官员声称,“以公民身份起诉是为了撇清滥用公权力之嫌”,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起诉所为的仍是“公共 之事”。如果以公民个人身份为个人之事,起诉“诽谤”可能成立,但以公民身份却为公共之事,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公权力的滥用”?

                                                                                                                ——《新京报》

各国在司法实践中,对官员的名誉权和诽谤诉讼都比较谨慎,普遍遵循“公共官员原则”,保障公众对公共官员公务行为的最广泛批评权,只要不涉及私人生活领域,一般判决“发布撤销声明”即可,连“赔礼道歉”一般都不会作为强制要求。

                                                                                                                ——《成都晚报》

“官告民”名誉侵权,多数情况下法院不应受理。因为官员属于公众人物,为公共利益计,他们必须让渡一部分私权,允许民众的批评、监督,哪怕批评中有一些失实或过激之处,在官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应理解。官员该做的是自证清白,用事实回应,而不是将民众告上法庭。

                                                                                                                ——《河南商报》

景区涨价

景区是公共资源,不属于某个地方、某家企业,而是属于公众所有;这资源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对于企业,不能承包之后就急于变现、无序开发,而 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于地方政府,不能把景区承包出去后,就放弃了监管责任、坐等分成,而应该当好公共资源的看门人。

                                                                                                                ——《人民日报》

一路高涨的票价,影响的不仅是游客的兴致,也很可能导致景区陷入价格高、人气低、生存难的尴尬境地。因此,景区与其一味地考虑调整价格,不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营运模式的创新。毕竟,景区要长远发展,还是应当走公益和商业化兼顾的双赢之路。

                                                                                                                ——《广州日报》

蜜饯漂白剂

关停了这一两家蜜饯厂,还有更多的蜜饯企业在孜孜不倦;漂白了这个堕落的产业,还有更多光天化日下的不堪被媒体手到擒来。我们的一些食品,正在竞相进入 “比贱时代”,比的是假恶丑的底气和胆量,等到有一天,我们真的“一砖拍下去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还会把丑闻当做冷幽默看?

                                                                                                                ——《中国青年报》

假如市场主体的打假能够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那么市场上的假货会少很多,消费者也会有更多可以放心入口的食品。当然,我们还会收获一个副产品:纳税人以较低的监管支出获得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东方早报》

个别问题食品的曝光,乃是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和标准的最好契机。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这种“他人亡羊我补牢”的意识,乃是确保自己不被消费者应急反应所击倒,在逆境中也能全线飘红,在适应消费者诉求中实现华丽转身的重要能力。

                                                                                                                 ——《燕赵都市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