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三不”评论
一个健康运转的社会形态,政府须尽可能减少对民间机构与活动的行政干扰,而民间公益亦须在组织上尽力去官方化,并在行为心理上与政府断奶、对权力去魅。
——《南方都市报》
崔永元的批评,暴露了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的困境。政府部门应当意识到,支持公益组织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新京报》
今天的中国社会,最需要的恐怕依然不是争吵抱怨而是合力前行。尤其是在崭新的非政府组织、公益类活动中,“官”“民”之间如何对话,如何合作,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经验可循。首先需要的,可能就是一个端肃平等、积极合作、“听懂”对方话语的态度,而不要摆出“施者”姿态,动辄张扬“不支持”“不要脸”之类 互投“三不”式的做派。
——《京华时报》
尽管我们不能说“小崔骂官”提供了一个我们自己批评官员的合适边界,但是,考虑到我们的文化传统与现实环境,特别是面对权力虚伪的重重阻碍,至少,这样“小崔骂官”是以最好的“实话实说”,为批评权力提供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晶报》
关注崔永元怒斥湖南教育厅,不是要看明星和官员掐架,而是为政府在调配公益资源中扮演何种角色寻找答案,摸准定位。这样即便不是崔永元而是个普通公民去寻求“支持”,官员们也能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必须干什么,干到什么地步为止。
——《武汉晚报》
孙子喝国产奶
中国奶业无须为舆论的质疑委屈不已,即使这些质疑听起来有点儿过度,但打败和压倒国产奶的,永远不会是这种“过度质疑”,而是国产奶自己。
——《广州日报》
就算你全家身体力行支持国货,但并不能证明其质量就一定好。孙子喝国产奶,如果某些国产奶质量确实堪忧,那不但得不到民众理解,得不到市场认可,反而可能危及孙子健康。若连亲孙子的健康都能忽视,那这张亲情牌不但难获民众同情,反会弄巧成拙。
——《华西都市报》
中国不是没有好东西,也不是不能生产好东西,而是这些好东西往往是供出口或者到了有能力者的特供渠道,普通人是吃不上的。在有些人看来,中国的食 品安全是没有问题的,中国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他们的生活与普通人没有交集,然后用这种没有交集的生活论证世界的美好。
——《南方都市报》
七折房贷
央行放大个人房贷的打折尺度,反映出对于刚需的保护,而二套房贷仍得看宏观经济走势,现阶段只能将房贷政策定性为“有保有压”,更加注重差异化对待不同性质的购房需求。况且,央行将房贷折扣最大放至七折,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都愿意这么干。
——《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