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生活方式 > 闲谈 >
音乐欧洲杯
导语:如果古典音乐界也来上一届“欧洲杯”,会是什么样?

 

经济观察报 徐尧/文 最近几天,总是临近下班时就归心似箭,在超市里买好德国啤酒,等待零点开球的那一刻——对于球迷来说,什么四年一度全是鬼话,只是给自己找一个看球看得乐不思蜀的借口而已。

上周六,德国对阵葡萄牙,势均力敌的两队踢得异常辛苦。我忽然想到,要是比拼一下音乐实力的话,两者之间差距可就大了,拥有巴赫、贝多芬与勃拉姆斯的德国战车不会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

如果古典音乐界也来上一届“欧洲杯”,会是什么样?选出四支种子队其实就需要痛苦的抉择,在我看来,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与法国不仅大师云集,而且其音乐传统一以贯之,至今仍是世界各地乐迷们朝圣的去处,理应当选。德国,古典音乐的发源地,明星“球员”数不胜数。奥地利主办了2008年的欧洲杯,但他们的足球队常年与中国队厮混在一个等级里;不过要说音乐,奥地利是唯一可以与德国抗衡的国家,有“音乐之都”称号的维也纳仿佛是顶级联赛的举办地,来自世界各地的“球员”都在同一个城市里竞技。意大利人剑走偏锋,这个国家的音乐厅数量屈指可数,歌剧院却遍布每一个城镇乡村;声带上的意大利诞生了罗西尼、普契尼、威尔第等歌剧大师,全欧洲无人能比。法国音乐的“踢法”则是学院派的,这里从1803年起就为全欧洲年轻的音乐天才设置了罗马大奖,为优胜者提供奖学金和学习机会;法国人率先将标题音乐发扬光大,率先将音乐从浪漫主义带入了印象派直至现代派,是“球场”上的革新家。

四支各具特点的“种子队”之后,是盘点起来更加困难的“音”坛列强。比如音乐文化灿烂得足可独当一面的俄罗斯音乐,比如像沃尔塔瓦河一般源远流长的捷克音乐;比如荷兰虽然从来没有诞生过大牌作曲家,却拥有一支排名世界第一的管弦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比如偏安一隅的英国,作曲大师寥寥无几,但却因为强大的教育体系而成为演奏家的摇篮;比如专门诞生顶级合唱团与大牌歌唱家的瑞典;比如因西贝柳斯一人而强大的芬兰,因格里格一人而强大的挪威;比如因激情的舞步与节拍而令全欧洲魂牵梦绕的西班牙……

倘若把音乐强国们分成四组,经过小组赛与淘汰赛的厮杀,最终决出一个音乐“欧洲杯”的冠军,谁能保证最终取胜呢?我想,这也许就是音乐与竞技不同的地方:我们的耳朵只决定喜爱的程度,不评比实力的高下。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