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记协•中央媒体三夏赴基层采访团西峡采访纪实

2012-07-18 14:49

西峡白羽永业科技服务站 

燕栓成(白羽永业科技服务站副站长兼农业技术顾问)

我退休之前是从事农村农业的建设工作,特别了解农民希望能增产增收的迫切心情。退休以后,听到、看到了永业生命素,了解到它的效果非常好,也听闻农民朋友们给我举例说明,适用很多种农作物。我觉得非常好,就加入一起来到了这个永业科技服务站,也算是发挥余热。 

 

白羽永业科技服务站副站长兼农业技术顾问燕栓成向记者介绍永业科技服务站的

产品及技术服务内容

 

永业生命素是褐煤等经过专业提炼出腐植酸,再反复研制复配变成现在的高科技产品,对于农民们来说它既经济又实惠,能帮助农作物增产增收,对农民朋友们来说确实是个好产品。 

从我们白羽永业科技服务站的推广情况看来,没有一户反映使用永业生命素后有不良效果。使用永业生命素后,我们种植的猕猴桃,经专家测产,一亩地明显增收100~200斤,收入提高了五、六百元。有个农民兄弟对我说,永业生命素越使越好用,看到永业生命素给农作物带来的品质和产量提高,他表示以后每年都要使用,已经离不开了。这户农民大约有七亩多地,2010年开始使用生命素,年收入4万多块钱;到了2011年,年收入是5万多块;到今年,他跟我说,估计今年他家的猕猴桃年收入是6~7万元左右。所以说,永业生命素用在猕猴桃上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香菇是我们西峡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香菇的施用上,永业生命素的使用方法一是拌种、二是喷施、三是施肥、四是浸泡,按这四种方法使用后,一袋香菇可增加收入2、3元钱。不仅可以达到增产增收效果,还可以改善品质。另外猕猴桃在使用永业生命素后,除了增产之外,还耐储藏。 

对于烟叶来说,从我们使用情况来看,使用后叶儿大,油分多,香味大,用与不用要差两个等级,一亩地用上6-7瓶,可增收一千多元钱,所以农民他自然愿意使用生命素。从我们的实验、示范推广使用上,现在猕猴桃的使用面积已经达到1200多亩,香菇是一千多万袋,其它农作物也有800多亩地。 

从白羽永业科技服务站建站到现在,在推广方面,为了方便群众,我们还在村级布置了17个点,方便群众就地购买;同时,科技服务站为了帮助群众致富,那就要用高科技产品才能帮到群众,同时还做技术培训,打印发放技术资料,包括有猕猴桃、烟叶、香菇等作物的种植方法等,发给群众,告诉他们怎么科学使用,怎么相对应的喷施。群众了也感到永业生命素用到农作物上很方便、实惠、既能增产增收,也能改善品质。同时可以供给城市,因为它们是健康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猕猴桃没有使永业生命素的收购价大概在是1块8一斤,最多不超过2块,而使用永业生命素的能达到3块2一斤。

记者燕站长,请问您之前是在哪儿工作。

燕站长:我原来是在县农村工作部,我一直是从事农村建设工作的。

记者:请问现在全县猕猴桃有多少亩?

燕站长:现在全县已有15万亩猕猴桃,我们这个科技服务站只是负责这个区域,服务1万多亩。我们有16个乡镇,我们已经在12个乡镇建立了永业科技服务站,在69个村建立了村级科技服务站。永业生命素推广在猕猴桃上的使用面积有5万多亩。 

记者:那除了猕猴桃还有别的农作物使用永业生命素吗?

燕站长:除了猕猴桃,还有香菇,香菇现在约有五千万袋;还有山茱萸,一共有20万亩,100万株,在我们这里都是经济作物。 

记者:那请问你们一年的总销售额有多少? 

燕站长:现在不多,有200多万,不到300万。 

记者: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有多少? 

燕栓成:带来近3000多万,我们永业生命素的宗旨是投一赚十,用在经济作物上,能实现投一赚三十。

记者:猕猴桃一亩地要用多少瓶?          

燕站长:猕猴桃一亩地要用8瓶,投入一百多块钱,在猕猴桃的盛果期,一亩地能增收1000多块钱。目前农村大部分壮劳动力都进城打工,现在我们服务站就根据这个情况,成立了喷施服务队,由我们科技服务站来给农民服务喷施。 

丁河镇简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 

记者(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记者 白娃):请您谈一下记协组织这次活动的意义。

王一龙(中国记协国内部副主任):去年8月按照中央要求,新闻各界开展了走转改活动,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各个新闻单位都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的开展走转改活动,确实在新闻界收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

 

丁河镇简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社长李保成在永业样板田内接受记者采访

 

在走转改当中,不光是编辑记者深入到一层去体验生活,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稿件,同时我们媒体的主要负责同志,也要求他们亲自到基层走一走,去搞调研。那么根据这个要求,现在每个媒体负责同志,都把走转改,特别是走基层,作为一项长效的机制,把它制度化。我们领导同志也是亲自带头,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到基层去采访、调研,亲自去感受基层生活各方面的情况。这样的话就在我们的报道当中,能够更好的反映社情民意,反映群众生活,反映我国各条战线所取得的巨大成效。这次到河南来采访主要是围绕着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科技服务以及保粮增丰收这些重点内容,来进行走基层活动的。 

主要媒体的负责同志接到这个通知以后,大家都是积极踊跃的报名来参加这个活动。到这之后,每位负责同志也都切身感受到了我们在农业,特别是在经济作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家感受更比较深刻。西峡主要是种植经济作物,因地制宜,根据这里的这个地理环境来决定种植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在为地方,为农民来增产创收和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这次走转改活动,我们也充分的了解到我们党和国家在惠民、惠农政策方面的落实情况。比如说这个地方种猕猴桃,那么在它成熟期之前,政府要适当的补助一定的经费,保证农民的正常收入,这样也保证了在农民能创造更高的价值。这次我们的各位媒体负责同志来了以后,感到非常的高兴,也希望这些走转改活动能更好的开展下去,他们也提出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到基层来,到一线去,亲自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生活,写出我们最好的文章,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报道。 

记者:请问接下来记协是不是还会继续组织这种走转改活动? 

王一龙:对,从去年开始我们连续组织了几次,就是组织记者连续走基层,比如说前段时间我们组织了百名记者赣州行,去了八个县,然后要求每个编辑记者要住在农民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自感受农民的生活。然后回来以后大家在座谈中感觉非常好,今后我们还会组织。围绕中央1号文件,还有一个秋收的问题,秋粮收入的问题,我们还会要组织相应的一些系列的采访活动。 

记者:好的,谢谢您。 

记者(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记者 白娃)您好,请您给我们谈谈您这次来走基层的感受,您觉得可能对您的这个新闻报道创作有什么帮助和体会? 

孙世芳(经济日报农村部主任):这次参加中国记协的走转改活动,感觉到收获很大,特别是深入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亲自的交谈、和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和承包大户进行座谈,探讨他们的所喜所乐所盼所忧,实实在在的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感觉到这种形式非常好。我们回去以后要认真的策划一些选题,深入的报道下去。 

记者:好的,谢谢。 

记者(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记者 白娃):您好,请您给我们谈谈您这次走基层的直观感受,就是深入一线切身感受。

董建勤(人民日报总编室主编):新闻界掀起“走转改”这个活动已经持续十个月了,人民日报高度重视这类新闻报道,我们人民日报专门开辟了专版,就是刊登在要闻5版,我是要闻5版的主编,要闻5版就是一个走基层的专版,所以在我们的版面上推出了大量的这方面的报道,各个方面的反响都很强烈。 

 

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董建勤介绍此次走转改活动的切身体会

 

但是我一直都在幕后工作,从编辑的岗位上关注着走转改是怎么样的。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走转改的活动,在往前推进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样促进它常态化、机制化,更好地变成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一个自觉行动。这次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这里,亲眼看到了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看到了永业科技服务站,亲身感受到各个方面情况,亲眼看到了这些很鲜活很生动的农业实践,农民的科技意识,还有农民增收的前景。还有,在西峡这样的地方,人们脸上都是很有笑容的,能感觉出这种生活的教育,生活的鲜活,生活的深度,对我们也是一个心灵上的洗礼和眼界的开阔,对我以后编辑这样一些走转改的鲜活的稿件会有一个很大的触动和改进,也能让我更好的能把握一些选题。

记者:那这样热的天,到这个田间地头,是不是也能够亲身感受农民在这个季节里耕种的辛苦?

董建勤:确实是。这对我们新闻工作者也是一种教育,我们拥有的工作条件,还有我们一日三餐的粮食,其实背后都是粒粒皆辛苦,都有着农民朋友们很多的付出和劳动,。我们都应该更好的去尊重我们的广大群众,尊重我们的社会实践,要向实践学习,向广大生活中的这些劳动者致敬和学习。 

记者:好的,谢谢您。 

记者(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记者 白娃):李大哥您好,这一片都是您的是吧?

李保成(丁河镇简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社长):嗯。 

记者:请问这儿有多少亩? 

李保成:有十亩地。 

记者:十亩地,是您承包的是吧?

李保成:对,是我承包的。

记者:您这个种猕猴桃种了多少年了? 

李保成:这是2000年开始种的。 

记者:为什么您想承包这么多猕猴桃呢? 

李保成:因为当时政府号召种植猕猴桃,当时很多群众不太接受,生怕市场运行不好,卖不动,卖不出去,因为咱们这山区猕猴桃比较多,当时卖不出去也都没人吃。咱是干部,当干部就得起一个带头作用,于是我就先承包种植了猕猴桃,后来经过科学管理,科学施肥,专业的技术以及配上永业生命素的使用,到了第四年就开始结果了,产量也提高了,结果了之后的这几年,市场的运行还是比较不错的,经济效益也比较好。老百姓一看到我尝到甜头以后,觉得确确实实是发财,就陆陆续续主动要求种植猕猴桃,也开始配合使用永业生命素,光我们村就发展了2300多亩地,平均一个人一亩地,一亩地(产的猕猴桃)起码能卖到七八千元,稍微好一点的,都可以卖到一万多一点,最好的一亩地能突破一万二。 

 

富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副社长、永业农技培训学校负责人贾栓成示范

永业生命素在猕猴桃上的喷施对比效果

 

记者:有多少人护理这个园子呀? 

李保成:这个平常比较好护理,它有一个季节性,不需要太多人,当然套袋、采摘等关键时候人手不够了就临时请人。

记者:你使用用永业生命素前后比较有什么效果?

李保成:永业生命素属于水溶性的腐殖酸肥料,通过叶苗追肥灌根,对根腐病也起到一定的好作用。我这有几株都是去年遭受洪灾涝死了,都不结果子了,后来通过灌根又再打了几遍永业生命素,今年作物又活过来了,并且又开始结果子了。总体来说,猕猴桃使用永业生命素能提高30%的产量。

记者:就是说永业生命素起到的作用很大。 

李保成:对的。

记者:现在咱们全村有多少户种植猕猴桃的?

李保成:过去种植猕猴桃,一般都是种植大户去承包,老百姓不太认可,通过这几年的推广,基本上现在我们全村里90%都种猕猴桃。 

记者:那您觉得为什么咱们这两年,猕猴桃产业发展这么快呢?包括老百姓也能够迅速接受? 

李保成:重点还是市场运行管理的好吧。 

记者:怎么个运行管理法呢,我听说咱们这儿是有标准化种植办法的? 

李保成:是有标准化种植办法,全部都生产无公害的猕猴桃。 

记者:这个标准化种植有什么具体内容要求么?比如说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流程进行生产? 

李保成:有的,每年哪一个月干什么,做什么,都有流程表,再就是有印发的材料,让我们及时增长科学知识,合理去利用,统一管理,统一施肥。

记者:那现在这个季节应该做什么呀?

李保成:咱现在这个季节就是套袋。 

记者:套袋有什么讲究吗? 

李保成:套袋可以提高果子的品质,提高它的色泽,没有果锈。

记者:而且好像能防病虫害? 

李保成:对,能防病虫害。 

记者:今年种猕猴桃的过程中咱们有没有遇到什么技术上的问题? 

李保成:遇见难的地方咱基本上都有专家呀。

记者:那您先跟我说说,比如说咱们种的时候,咱们觉得技术上的有哪些难点? 

李保成:比如有溃疡病,以前都没有什么溃疡病,以前猕猴桃很少生病,这几年种植发现有溃疡病等一些特殊病。

记者:那您今年有发现有这种病虫害吗?

李保成:有。

记者:什么时候发现的。 

李保成:就是刚发芽的时候,4、5月份吧。那个时间发现的,现在都没有了。

记者:那发现以后怎么办呢?

李保成:通过永业科技服务站的专家指导,通过永业生命素灌根可以防止。 

记者:刚才这个喷的就是永业生命素是吧

李保成:嗯,就是永业生命素。 

记者:永业生命素对这个猕猴桃的这个功能是什么? 

李保成:永业生命素能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叶片可以增厚,能保持不早期落叶,另外果实也硬度大,能够提高它的产量。

记者:您算没算过今年这一亩地您大概能收多少钱? 

李保成:我这个就是平均产量,就是一万元左右。 

记者多少斤呢?

李保成:基本上就是6000斤左右吧。

记者:10亩地,那就是6万块钱,6万斤。

李保成:按收购价,三块九毛八,6万斤,你算算产量不少! 

记者:那您这三块九毛八,算挺高的了?

李保成:也不算是太高的。因为我这里的这个地质稍微差一点,像前面的地好,地好的产量会更好呢。

记者:好的,谢谢您。

重阳镇永业科技服务站:

贾栓成(富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副社长、永业农技培训学校负责人)

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以及新闻届的朋友们来我们这里指导工作。我们这个学校是重阳镇富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和永业公司合作的永业农技培训学校。

我们定期的根据农田的季节,农作物如猕猴桃的生长季节,组织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有时候深入田间地头,有时候在教室对农民朋友进行技术培训,开办到现在,我们已经组织了6期室内培训,期间又到田间地头以别的不同方式开展了2~3次的培训,一共开展了八九次培训了,对猕猴桃的增产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我们的猕猴桃能够增产增收也更离不开永业生命素这些高科技产品的使用。大家可以亲眼看到我这里的一组喷施过生命素的猕猴桃叶片和没喷施生命素的叶片的比较,喷施过的猕猴桃它的果叶大,色泽深;没喷施过的叶片颜色浅,叶片也薄。

记者:请您具体讲讲它们的区别。 

农户:同样是今年新长的枝叶,同样的部位,第六片叶子,您看使用了生命素的叶子大而厚且青,再来看没用使用过生命素的叶子是叶薄、颜色发黄、叶子偏小。

记者:那结的果子呢?

农户:你看这个叶子大的结的果子就自然的大些,叶子小的结的果也自然偏小。大家可以到我的果园去看看,对比一下就非常清楚了。按专业技术要求喷施了生命素的果实明显就大一点,没有喷施的就小一点。 

记者:那农民欢迎这种技术培训吗? 

农户:欢迎,非常欢迎。 

记者:有没有主动邀请过技术培训? 

农户:有的,经常有,我们科技服务站会经常提供各种农作物的技术培训,或者经常邀请一些县里、市里的农业专家教授们来田间地头给我们技术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