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为何落寞:日本电子三巨头亏两百亿(视频)
2012-07-19 18:37 来源: 作者:汤向阳 编辑:
导语:56亿、47亿、98亿这是日本电子产业三大巨头:索尼、夏普和松下2011年的亏损额。总值近200亿美元的亏损标示着曾经的行业大佬已经风光不再。

主持人 各位好,欢迎收看本期橙色视点。曾几何时, 索尼、夏普、松下的电子产品可谓是风靡全球,造就了“日本制造”在世界市场的良好口碑。而今,随着全球电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却传来三大巨头在2011年亏损总值达到了近200亿美元的消息。曾经的行业大佬已经风光不再。日本电子企业究竟为何衰落呢?

解说:56亿、47亿、98亿。这是日本电子产业三大巨头:索尼、夏普和松下,2011年的亏损额。液晶面板迎来薄利时代,电视领域风光不再。索尼2011年财报以56亿美元的巨亏收官。其中,电视业务亏损额高达9.26亿美元,迄今已经连续七年亏损;松下也在2011年财报中将电视机业务竞争白热化列为造成98亿美元巨亏的主因。这使得即使是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夏普也在2011年财报中将46.6亿美元的亏损主要归结于其盈利困难的液晶面板和电视业务。除了液晶面板和电视业务,三大巨头在PC市场也同样面临激烈竞争。据市场调查公司加特纳最新公布的美国2011年第四季度个人电脑出货量的初步统计,惠普、戴尔、苹果、东芝和宏碁位列前五,日企中唯有东芝一枝独秀。在已经升级为全球第一PC市场的中国,联想、宏碁、戴尔、华硕和惠普位居前五,日企踪迹全无。

记者汤向阳:第一个方面是因为竞争很激烈,首先表现在电视领域,比如说液晶面板这块业务,在去年整整一年的时间,12个月里面价格都是在下跌的,在今年年初虽然价格有所回升但是仍然处于价格的低位。所以相比而言电视本身的价格它也在下降,在索尼年报和松下年报里面都把电视业务的巨亏引为它们巨亏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原因就是,可能日本去年的地震、海啸,还有泰国去年70年难得一遇的大水,都使得它们遭受了损失,地震跟海啸在日本本土,像索尼它们在年报就说,它们自己的损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地震海啸的影响,因为它们的生产中心被破坏了。泰国的大水为什么会影响日本电子企业呢?因为现在索尼有一个亚洲的生产中心和基地,就在泰国曼谷,去年全部被淹掉了,淹掉以后它们当时的生产设备什么的恢复都需要再投入,而它们产品的产出也会受到影响。这三个方面大环境因素的恶化都使得它们出现亏损。

主持人:大环境的恶化的确为三大电子企业的衰落提供了某种注解。但令人生疑的是,在之前并无显著自然灾害的年份,这三大巨头的净利润也出现了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三星却在2010年实现净利润150亿美元,2011年预计净盈利117亿美元。

解说:在之前并无显著自然灾害的年份,索尼净利润连续三年告负,其电视业务更连续六年飘红,亏损总金额超过50亿美元;而夏普在2010年和2009年的利润也分别仅为2.44亿美元和0.54亿美元;松下2010年利润为9.3亿美元,2009年则亏损40亿美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也经受着净利润下降的困扰,韩国三星却在2010年实现净利润150亿美元,2011年预计净盈利117亿美元。

记者汤向阳:因为去年整整一年的时间内,日元是对美元升值了10%,而同期的韩元对美元却一直都在贬值。所以在欧美市场上,日本电子产品在价格上跟韩国三星等等企业相比是没有任何优势的,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韩国三星为什么能够赚取利润,而日本的电子产品却出现了亏损。

主持人:那你觉得货币因素是否能够左右一国产业的兴衰呢?

记者汤向阳:我觉得货币因素的的确确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它们为什么会出现亏损,但是很难说这种影响就是全局性的,因为除了有韩国的电子产商和日本电子产商以外,美国自己也有,它们有苹果这样出类拔萃的电子产商,在过去三年的营业率都是非常好的,利润率也是非常高的,它们的利润都是几百亿美元来计算。所以对它这样一个身在美国的企业来讲,这种汇率影响更像是双刃剑,因为它相对于日元来讲是贬值,相对于韩元来讲是升值,所以货币因素无法左右它的发展,事实上它发展得很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货币因素是没办法左右一国产业的兴衰的。

主持人:外因固然重要,但它似乎并不是日本电子企业衰落的核心因素。东京CPI会社力研究所主席、《社长手册》系列作者长谷川和广在日本商界有“管理教父”之称。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总结的导致日本电子企业江河日下的原因之一为产品缺乏竞争力。

解说:早在2003年,索尼就已经捕捉到了电子产品数字化的趋势。但自2007年推出Play Station 3后,索尼近5年内不曾有其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新电子产品问世。这在日新月异的电子产业,是不容乐观的窘境。它的拳头产品Sony Reader曾被赋予夺回市场份额的重任。然而,功能单一的它虽风靡一时,但面对功能强大的i-Phone,显然力不从心。

记者汤向阳:日本电子企业现在之所以出现亏损就是因为他们在技术上已经丧失了领导力,比如说以前做随身听,做家用摄影机,都是索尼、夏普它们在引导技术潮流,但是现在它们连跟都跟不上苹果这种全能型产品的潮流了,更别说领先于它们。索尼中国在接受我采访的时候说公司在流创新上是一直都没有断过的,他们一直都有做工艺的改进,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在源创新上确实已经远远没有自己当初的那种锐气。他们认为自己创新的一个例子就是创造了微单这个产品,就是微型单反,但事实上微型单反也是把微型相机,就是便携性的小巧相机,把单反相机的功能与便携相机的便携性结合起来,其实仍然是一种流创新,而不是源创新。所以我认为它这种导致它们技术领导力缺失的一个根本性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他们这种理念的缺乏,就是有流创新的理念但是没有源创新的理念。

主持人:为什么曾经的源创新公司如今会创新无“源”?也许可以用一个词来解释:大企业病。另外, 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在一篇名为《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的文章中,认为导致索尼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恰恰是推行的绩效主义主导下的业绩考核。

解说: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Insider7月初评选出本世纪迄今10款最重要电子产品,iPhone、iPad、iPod和MacBook Air等4款苹果产品榜上有名。微软也因为Xbox和Kinect上榜,甚至中国朗科也发明了U盘。但日本电子产品无一入选。

记者汤向阳:因为任何一家跨国企业,它要走到一定的程度一定的阶段,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绩效主义都是难免的,它必须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它公司的员工,去评价它的产品等等。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悖论,如果你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绩效主义难以避免,但是你一旦实行绩效主义,在这种电子产品非常讲究创新的行业,那么它的源创新也就是革命性的创新就很难被鼓励。所以我觉得之所以创新无源,可能表面上是因为绩效主义,其实根本上来讲还是因为大企业病。

主持人:恶化的竞争环境、国际金融危机、日元持续升值、“311”大地震、泰国洪水让曾经享誉全球的“日本制造”大佬遭受“重创”。同时,这些大佬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又让他们的创新脚步停滞不前。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有一句名言:“你不能只问顾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给他们做什么。等你做出来,他们已经另有新欢了。好,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收看再见。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