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紫珊
不记得有多久没看过体育赛事,没看过体育新闻了。那天在寝室里,打开电视正好看到CTV5为奥运制作的纪录片《体育的力量》,看着看着居然会有想哭的冲动。
小时候,最反感的就是老爸看每晚六点的体育新闻,在我看来,那时应该是我看动画片的时间。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追随老爸的脚步,成为了CCTV5的死忠粉丝。
初二时陪老爸看我人生中第一场篮球比赛,是CBA总决赛的第五场,广东客场对阵江苏,而此前双方总比分为2:2平。第四节的时候,广东队落后16分,眼看着冠军就要被江苏队收入囊中了,广东队掀起反攻高潮,硬是逆转了江苏队,蝉联了冠军。
看着广东队的落后,此前从未对此关注过的我,居然着急地哭了!整个过程居然会有心被揪着的感觉,我想,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体育。
每个想着当记者的人,都有一个新闻理想。其实我的所谓的新闻理想,在刚开始的时候,真的不是很伟大,我只是纯粹地想成为一名体育记者,让我在接触众多体育运动员的同时,也感受体育的魅力。
上了大学之后,感慨于校园网的各种不给力,我再没能完整地看过一场现场直播,这使得我曾经一度以为我放弃了我最初那个幼稚的梦想——成为一名体育记者。直到我看到《体育的力量》,看到里面的主人公在拼搏,看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我知道,我从未放弃过这个想法,尽管现实,曾一度令我遗忘。
于是有了想着伦敦奥运会直播而醒来好几次的经历,有了熬夜看比赛的经历。同时,这令我找回了我自以为已经失去的执着、奋斗和拼搏。
这正如纪录片所说,《体育的力量》。
然而体育,应该给予人积极的鼓舞,不是令人感受到体育的残酷。
我自认为我从开始关注体育赛事开始,就很客观理性,不会用成败论英雄。而我,也向来不喜欢中国对于体育的各种管理。记得徐济成去学校做讲座的时候说过,中国要是取消体育总局,中国的体育会发展地更好。
或许是因为我最爱的项目是男篮吧,这一支总被人议论纷纷的队伍,使得我更坚持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理念。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信条,也清楚地说明了运动的真谛。“在奥运会上,最重要的不是为了取胜,而是为了参与。”既然如此,何必执着于是否冠军,是否金牌?
伦敦奥运会正上演得激烈,国人都在关注着奥运健儿们都取得了多少金牌,这无可厚非是人都渴望胜利,都渴望金牌,更何况是为之付出了许多的运动健儿。但是,在将闪光灯都照向冠军选手的同时,能否向非冠军选手投去些许目光?
拿了铜牌,也同是为国争光;落选了,出征奥运,也同样是为国争光。只是觉得,运动员付出了许多,不管成绩如何,国家都应该感谢他们的付出,而不是冷眼相待。
今日凌晨男子举重未能夺取金牌的吴景彪在赛后哭吼说出“愧对国家”的言论,我在为这个汉子流泪感到心酸时,也在为这个国家感到痛心。“为国争光”,这个说法实在太沉重了,使得多少运动员压力倍增。成功拿下金牌还好,没拿下,又得背负多少的责骂。运动员也是人,一个人在失利之后本身就会难过,与此同时,还有这么多声音从各方过来,不是安慰,不是开解,而是责怪。
怎么都觉得,体育没能给他们带来积极向上的那一面,而是令他们痛苦难受的那一面。
所谓体育精神,不应该是重在参与么?为什么要上升到这样的地步?想想08奥运的刘翔退赛,这样的戏码,已经上演了很多次了。
不记得是谁说过了,中国充其量只能算个体育大国,不能算体育强国。每到奥运会的时候,中国总是被人议论纷纷,说缺乏人性的关注啊,只是一昧追求金牌的数量。
想要成为体育强国,不能只是追求金牌的数量,而是应该深刻地理解,体育的力量,体育的精神。